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精准扶贫要调动乡土人才积极性

[ 作者:李剑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9 录入:7 ]

近期,到基层一农村调研,发现在该村一位种养殖能手的帮助下,原来的一些贫困户,以前有的靠吃低保过日子,现在不仅能自食其力,有了积蓄,摘下了贫困的帽子,有了甚至开始修建新房,面貌焕然一新。依靠乡土人才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事例在农村还不少,充分调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作用应该成为精准扶贫的一剂良方。

农村乡土人才一般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或一技之长,是农村生产经营的能人,他们经常活跃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一线,是农村开发应用和推广普及先进科学技术的带头人,是引领农民开拓市场、创业致富的引路人,对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有的是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种植养殖加工能手,有的是农村运输、营销、中介服务的农村经纪人,有的是农民企业家,他们长期生活在农村,对贫困体会更深刻,对贫困群众接触了解更多,他们有能力有意愿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关键是要善于引导,激发他们积极性,把他们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发挥最大效用。

要善于搭建平台。农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改变了以往农户单独作战、市场话语权不够、风险抵御较低的不利局面,能较好的聚集农户力量,增强致富能力。地方党委政府可以引导农业种养殖能手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帮助解决融资贷款难题,推动他们做大做强,在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同时,鼓励他们吸纳贫困户为合作社社社员,在种养殖技术上给予指导,帮助扩大销售渠道,促进增产增收。

要整合力量。农村乡土人才遍布各个行业,既有传统种养殖,又有运输销售、中介服务、电商微商,要加强对乡土人才的信息摸底,建立完善信息库,召开乡土人才联谊会,加强联系沟通。要整合力量,推动他们结对帮扶贫困户,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乡土人才一般生活在农村,在经济地位提升的同时,也有对社会地位的得到提升的渴望,地方党委政府要加大对他们中先进典型的宣传表彰力度,注重从乡土人才中推荐参选人大代表,培养其发展为党员,提升他们服务群众的积极性。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