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正在央视热播,该片系统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展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取得的成果,引起全国高度关注。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作为“四个全面”的一个重要内容,全面依法治国,基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关键一道防线,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在群众中的威望。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面对急剧的社会变革,坚持法治思维。依法治国关键在人,笔者认为,党的基层干部要走好法治”三步曲”,才能有效的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走好法治在基层第一步曲,学法。2010年,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但法律不能是一纸空文,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需要认真研读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当好传播者的前提就是要带头学法,学法也是讲政治。让一切事务运行在法制轨道上,促进权力运用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走好法治在基层第二步曲,普法。“有困难,找政府”,这句话是群众长期以来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支持,但在今天,这句话已经变相为“有问题,找政府”。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涉及群众利益是事情越来越多,作为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乡镇一级政府,早已不堪重负,基层干部亦早已是叫苦不迭。因此,基层政府与基层干部要花更多时间、更多心思,着重对群众进行普法,大力宣传解决利益诉求的渠道和途径,让相关职能部门与群众诉求专业对口,避免群众一有问题就越级上访、非法信访,既造成了对人力、物力的浪费,又对整个社会的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走好法治在基层第三步曲,守法。守法就是维护法律权威,人民的利益,有权不可任性,作为基层干部,要坚持依法用权,做到权为民所用。“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认真厘清权责清单,该管则管,该放则放。基层干部既是群众的守护者,又是法治的践行者,要始终做到忠诚于法律、忠实于人民,做任何事情都用法治思维去分析、用法治方式去解决,才能为地方发展保驾护航,更好的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文明网 2017-08-25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