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金(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或扶贫贷款)折股投入方式是精准扶贫的一种新形式,对扶贫资金尤其是对产业项目扶贫资金可持续发挥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一些地方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借鉴相关地区的扶贫资金量化折股投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经验,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措施建议。
积极探索扶贫资金折股投入的多种方式
一是扶贫资金 股份合作社 投资分红。扶贫办选择经营状况良好的股份合作社,并与合作社商议确定投入的扶贫资金在股份合作中的份额,股份合作社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经营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由股份合作社负责生产经营管理和市场销售,扶贫办负责项目运营的监督管理。股份合作社年终将扶贫资金股份分红的部分划至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精准扶贫。
二是扶贫资金 村集体 龙头企业 土地租金 股份分成。由扶贫办与拟投入扶贫资金的所在村和龙头企业共同商议确定产业项目。扶贫资金折股投入龙头企业,由扶贫办和龙头企业商议确定扶贫资金在龙头企业股份中的份额。项目所在村提供土地,扶贫资金投入建设固定资产,龙头企业负责项目生产经营管理。
三是村集体资金 扶贫资金 折股到贫困户 按股分红。由扶贫办和村集体商议,以村集体资金和扶贫资金注册成立公司经营乡村产业项目,村集体和贫困户是公司的股东,村集体资金作为村集体股份,扶贫资金量化折股均分到本村贫困户身上。公司与贫困户签订股权分红协议或颁发股权证书,同股同权,按股分红。规定公司每年按年度净利润的一定比例分红,脱贫后收回股权分红协议或股权证书并停止分红。
完善扶贫资金折股投入使用的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扶贫资金折股投入使用的责任制度。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参照国内相关地区经验,项目由2至3名机关干部负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严格执行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个人,切实把脱贫作为政治任务,扎实推进。加强对扶贫资金折股投入的产业项目的运行进行监督考核,设立考核标准,对失职的负责人要严肃责任追究。
二是加强扶贫资金折股投入的管理。由财政、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共同协商对扶贫资金折股投入的使用进行管理,制定管理制度与标准,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公开项目的招标立项,定期现场核查,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评估,聘请专家公开评审,公开公示评审结果。完善扶贫资金折股投入的沟通协调机制,做好贫困户、贫困村及相关的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沟通协调工作,保证扶贫资金折股投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加强对扶贫资金折股投入项目的监督。为了保证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及安全,建议成立项目督导组,加强对扶贫资金折股投入方式的扶贫工作的具体督促和指导。督导组定期对项目进行绩效考核与审计,按规定审核项目资金的使用、审核各项费用支出是否合理,财务制度是否健全。进行风险预测,及时避免项目的经营风险。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等进行风险预测,及时提出整改措施,规避项目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确保扶贫资金的安全。
建立保证扶贫资金折股投入收益的长效机制
一是确保折股投入扶贫资金的增值保值。对折股投入的扶贫资金要定期进行外部审计,审计由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律师事务所及有关主管部门联合审计,保证扶贫资金的安全。以贫困户贷款资金投入的,需要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以固定资产作抵押担保并承担连带责任,确保贫困户的金融贷款安全。按股分红是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的关键,要求项目每年确保按股份分红,有的可以保底分红,确保扶贫资金收益。
二是完善扶贫资金收益的分配制度。为了保证折股投入的扶贫资金收益公平分配,实现精准扶贫,扶贫资金投入部门应与相关的村集体、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民主协商,切实制定好相应的扶贫资金折股投入后的收益分配制度,真正做到公平合理,精准扶贫。扶贫资金的收益分配要接受第三方的监督,要实现账目公开、透明。
三是完善扶贫资金折股投入的后续管理。完善扶贫资金折股投入后的后续管理是保证扶贫资金折股投入方式的精准扶贫工作长期持续进行的保证。要建立动态管理扶贫资金折股投入方式的精准扶贫的长效稳定机制。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黑龙江日报2017年1月24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