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专题栏目 > 深化农村改革方案专题

张小乙:让农民的日子更幸福

[ 作者:张小乙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16 录入:王惠敏 ]

让农民的日子更幸福

——《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张小乙:让农民的日子更幸福(图1)

张小乙 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我在农村出生,在农村成长,虽然现在进城工作了,但年迈的父母仍生活在农村,因此经常回农村探望老人,也时刻惦记并经常思考农村面临的问题。读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后,我觉得这是农村、农民、农业的福音。我想这么多年党中央一直下大力气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提出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非是要让农民过上幸福的日子,幸福这个总目标,就农民来看,至少可以分解为健康与富裕这两个分目标。因此我想结合文件,从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首先是健康,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的平均寿命有了大幅提升,成就非同一般,可是近年来,有关的调研显示,农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病,特别是慢性重大疾病。我老家所在村子的低保领取者中近一半是因为生病导致贫困,虽然如今农村普遍建立了合作医疗,但毕竟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水平相对偏低,保障能力有限,农民的大部分医疗费用得自掏腰包。因此目前保障水平有限的合作医疗无法根治农民看病贵的难题。况且医疗保障有自身的缺陷,一是由于有支付门槛造成最贫困的人也是最需要的人反而得不到保障,二是保障属于事后补救,属于经济保障,解决的是疾病带来的货币支付风险。因此比起事后补救,事先预防更重要,要预防,就要找出原因,目前农村人口的一个重要致病元凶是环境污染,除了空气相对好于城市外,农村的地下水、土壤都长期受到农药、化肥的污染,导致饮用水、农产品都遭受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因此治理乡村环境污染迫在眉睫。我看到方案中提出要“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推广减量化和清洁化农业生产模式,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度,完善农业投入品减量提效补偿机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激励机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强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和东北黑土地保护。深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还湿还湖、限牧限渔。完善森林、草原、湿地、水源、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总之,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加强乡村环境污染治理不但让农村更漂亮,更重要的是让农民更健康。

其次是富裕,农村逐步富起来是从改革开放以后,不仅有了承包地,更重要的是搞活了沿海经济,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这次我去武冈调研发现,包括我自己家乡也一样,在农村,凡是家里盖了2层及以上新房的,几乎都是家里人在外打工赚了点钱,务工经济支撑着农村的养老扶幼、子女教育、生产生活等等,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有农业但无产业,农村缺乏内在的经济发展动力,对外依赖严重,而且近年来,新常态背景下,经济结构转型加快,企业的用工对劳动者的技术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带来的结构性失业造成了局部用工荒,反过来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农村必须找到自己的发展出路,找到自己的产业,但农村缺的东西太多,人财物都缺,但最根本的是缺人,缺乏人才,如今,人才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三、四线城市向一线、二线城市流动,农村难以吸引,更留不住人才。这次的方案也考虑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提出要“人才强农”。但如何实现“人才强农”,需要进一步研究,也非常值得研究。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谈到这里。请大家指正。

(本文系湖南智库网根据录音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湖南智库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