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通过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贫困人口在旅游发展中实现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出“十三五”期间消除贫困的脱贫攻坚战命令,要实现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确保2017年再脱贫1000万人以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艰巨任务。
旅游扶贫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旅游扶贫是指在旅游资源丰富、品位较高的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使贫困人口在旅游发展中获益的创新方式。如何在贫困地区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通过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贫困人口在旅游发展中实现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如何做好精准旅游扶贫、打赢旅游脱贫攻坚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扶贫中的主导作用。旅游扶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议有关省市由政府牵头,组建由发改委、财政部、扶贫办、旅游局等相关部门人员构成的旅游扶贫领导小组,合理配置各个部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统筹协调旅游扶贫项目。有关省市出台与国家旅游扶贫政策相配套的优惠政策。如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或先征收后补偿的政策;优先保障旅游项目用地计划指标;为参与旅游扶贫的企业提供中长期、利率优惠的项目贷款;降低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应缴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等多种优惠政策。要把财政资金、开发资金和贷款等多种形式的资金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环境整治工程倾斜,为旅游发展提供基本的外部条件,降低旅游扶贫准入门槛。要把旅游规划、扶贫规划、区域开发规划、城镇化建设规划等有关规划统筹起来,有效对接旅游扶贫工作,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旅游扶贫规划。
二是积极拓展旅游扶贫的融资渠道。资金短缺是旅游扶贫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依靠多渠道的资金来突破资金瓶颈。旅游开发条件优越的贫困地区应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政府有关旅游发展的各项投资和与旅游扶贫相关的专项资金,为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政府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扶贫。要积极组织开展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探索采用众筹金融的方式,达到旅游“融资”“融智”和“宣传”三合一的功效。
尝试股权合作的旅游融资方式,鼓励当地乡镇企业和村民以资金、劳动力、土地、技术等方式积极入股,采用年底分红的形式,既可以使当地居民和企业能从旅游扶贫中得到切实的利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金短缺的压力。
三是确保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中受益。通过旅游扶贫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实现如期脱贫是旅游扶贫的核心目标。要确保贫困人口成为旅游扶贫的参与主体。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加当地农民的就业机会,保证贫困人口优先被雇佣。同时,鼓励贫困人口开办农家乐、乡村旅馆、特色旅游商品零售店等中小微型旅游相关企业和经营实体,切实使贫困人口通过参与旅游开发受益。要通过智力扶贫提升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中的创造财富能力,通过“固定课堂”“空中课堂”“农民夜大”和“旅游职业技术培训”等平台,举办常态化的旅游服务培训活动,帮助贫困群众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提高旅游服务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要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旅游扶贫中土地、拆迁和生态补偿公平合理、足额到位。同时,要提高农民在旅游发展中的股份份额和分红比例,真正确保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中受益。
四是有效推进旅游扶贫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旅游扶贫一定要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脱贫致富。要加强对旅游业各参与主体进行生态文明的教育和宣传,使旅游开发商、旅游者、农民等自觉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要杜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开发。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古建民居、历史遗存和民俗文化的保护,防止破坏村庄原有特色和整体风貌,切忌大拆大建,使旅游扶贫工作始终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原则进行。要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不能为开发旅游而破坏生态环境。科学划定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界限,形成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开发保护格局。
五是不断探索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模式。为推进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应因地制宜探索新的旅游扶贫发展模式。在贵州、甘肃和九寨沟等地的旅游扶贫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推出旅游扶贫“政府+公司+农户”“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政府+合作社”和“政府+大景区+公司+农户”等新模式。运用“互联网+”模式助推旅游扶贫。建设PC互联网、智能手机APP、微信三网一体的省一级乡村旅游智慧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旅游资源介绍、旅游线路查询、旅游产品预订、旅游商品销售、招商引资等功能。同时,借助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旅游营销,把贫困乡村转变成为旅游热卖点。延伸旅游扶贫产业链。以贫困地区的特色旅游商品为突破口,延伸发展旅店经营、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形成完整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产业链,加强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间的融合,创新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购物”扶贫模式。深入挖掘种植养殖、土特农副产品、手工艺品、节气农事和歌舞表演等乡村元素,把乡村特色和亮点与旅游开发关联起来,打造以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农事体验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全年候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提高收益。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旅游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