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凤凰男假新闻频出是否是对农村的歧视?
黄灯(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传媒系教授、《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作者)
我觉得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对农村的歧视。其实那个年夜饭一点都不奇怪,在农村里面可能很多年夜饭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样子的。为什么农村人吃这个年夜饭大家会觉得很奇怪呢?那其实城市里面的人他的生活方式可能相对说来比较光鲜一点,他们觉得这个就是很难接受的。
王志安(媒体评论员)
说到歧视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这个白人歧视黑人,最近美国又有华人警察的问题,所以歧视其实本质上它是一般来讲是有钱人歧视穷人,有些地方农民非常富裕,有人歧视吗?没有。
本质上不是城市人歧视乡村,所以你觉得这标签,反而有时候是自己带去的。
2.农村空心化是进步还是衰败?
张孝德(国家行政学院经济教研部副主任、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这么多年中国乡村的空心化有天灾也有人祸,不完全是自然消失的结果。这是我要谈的一个概念。第二个概念,乡村空心化,我觉得很难绝对地讲它就是进步。
党国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我们一定要给农民自由,农民向往收入更高的生活的时候,你不能阻拦他。在这个前提之下你再讲你的多功能,这是其一。其二,一部分农民走了以后,不是说农村那些功能就没有了。还有,而且发挥得会更好,为什么呢?我们留下的那个农民人数少了以后农村趋向于专业化,那么农民的经济资源这个的趋势发展很重要是不是?专业化是根本的方向。
3.孝道能否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张孝德:今天的乡村出问题恰恰是中国乡村中最有价值的乡村的孝道文化、乡村的互助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在崩溃,出现的这些问题,城市化已经成为我们许多边缘农民承担不起的一个重要的负担。
王志安:所谓的孝道,那是中国文化中间最糟粕的地方,我反对。这个什么动不动就是要什么,这个跪在那个地方,要什么请安、磕头啊······鲁迅先生说的好,那是吃人的文化。你们现在是没有在那文化生活过,大家觉得那个好像还挺有礼仪感,其实真正的那个文化对个性的压抑,对人性的摧残,鲁迅先生说的一点都不为过。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
说孝的文化好不好关键就是说,你在你国家没有解决社保、医保问题的时候。你养老还要靠儿女的时候当然都要有孝道了。这个问题其实既是中国的老人的社保问题、养老问题还没有解决,养老你还是要养儿嘛!
4.城镇化能否挽救农村?
何香久(全国政协委员)
现在的农民工,80后、90后的农民工,他们从一离开土地的那天起,他们就没有做回来的(打算),他就想成为城市中的人,但是呢城市又很难接纳他们,他们成为边缘人,就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边缘人。他对城市是陌生的,他对农村生他养他的那块土地也是陌生的。他正在经历着这个双重陌生化的过程,这是让我们感到很尴尬的一个文化现象。
党国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要建设美丽乡村。但是前提是住在乡村里的人啊,必须是富裕的人,而不能是就业不充分的穷人,这是一个道理,就是的确我们的农民工在城里生活有难处,但绝不能以说是因为你们有难处,你们回去吧,你们不要来了,这是一个基本的是非判断。这个是非判断清楚了以后我们下面怎么样做工作,我们就清楚了怎么样做工作。我认为还是要大力推进城市化。
观众:在农村的话没有那么多的公司没有那么多企业,它带动不起来当地的发展。
观众:我想说一下农村人为啥出来?因为他那个就业难的问题,因为在农村确实挣不着钱,而且第二个是教育问题,因为进城里边能学到好多东西。可是城市人瞧不起农村人。
观众:我感觉社会不论怎么发展希望还在田野上!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