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针对房地产市场称,为有序化解商品房库存,将制定实施1亿非城镇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这意味着将有一亿农民转型为市民,在加快城镇化建设,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的同时,解除这批新市民落户城镇的后顾之忧,让其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在城市中安身立命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点难点,务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鼓励购房。解除农民落户城镇的后顾之忧首先要解决住房问题,中国有句老话,有恒产才有恒心。虽然大多农民工因现实束缚选择在城市长期租房,但大多城市公共租赁房不够发达,租住商品房价格较高还不够稳定,加上农民“房子才是归宿”的固有观念也让无房农民工很难安心在城市落户。以租房方式解决很多农民的落户问题不现实,因此,合理调整房价,合适的政策倾斜鼓励农民工购房是解除农民落户城镇的后顾之忧的前提。
解决就业。对于有志于在城市落户的农民来说,鼓励他们买房、落户,除了购房政策倾斜之外,让他们对未来生活有稳定的预期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政策为其提升就业的能力和提供稳定的工作。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仅能为新市民提供稳定的收入,生活的保障,还能够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险,使这些农民工解除对退休之后的生活安全感的后顾之忧。
保障权益。“安土重迁”、“叶落归根”的观念在中国人的心中已根深蒂固,尤其是广大农民。对于许多有志于在城市落户的农民,担心其在农村的宅基地及耕地被强制收回成为了他们落户城镇最大的后顾之忧。因此,保护新市民在农村的宅基地及耕地权益,鼓励出租、流转、抵押、融资,是解除农民在城镇落户的后顾之忧的关键。
总而言之,只有完全解除农民落户城镇的后顾之忧,才能更好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化,才能让新市民更好适应城镇生活,得到生活的安全感,才能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邵阳新闻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