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李铁:城镇化发展规划是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动机

[ 作者:高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29 录入:吴玲香 ]

日前,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与新华社瞭望周刊社、瞭望智库主办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20162月,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化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十三五规划开局之际,决策层在城镇化建设上从各个角度全面部署,多点推进,勾画出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在发言中表示,城镇化发展规划的颁布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城市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对拉动经济增长有强烈的需求。

过去,我国城镇化大多以土地规模扩张为主,这也导致了许多地方存在城市病现象。而新型城镇化则要转变这一现状,变成以人为中心

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从36.22%增长到54.77%,平均每年有2072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截止2014年底,中国统计上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7.49亿。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规模庞大,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比较缓慢,城镇化质量不高,对于扩大内需的主动力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等。

李铁说,近期出台的政策明确提出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和农民工市民化政策,也提出了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宅基地的有偿退出机制。

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难题,也是重要抓手。与会专家指出,如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三权”--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这关系到农民是否有积极性到城市落户、户籍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但是这个问题各地情况不一,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汉青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陶然认为,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相对滞后,三权分离的关键在于农村的土地。农地需要市场化,让大部分农民能卖掉自己在农村的土地,让城市资本流入农村。

另外一方面,农民工的生活问题也是影响其进城落户积极性的影响因素。陶然说,对于农民工来说最关键的两个问题是住房和子女教育问题。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表示,解决空城问题也是城镇化的一种主要动力,也是补上前十几年快速城市化留下的短板,比如说城市棚户区改造、海绵城市等等。

中共中央党校一级教授、副教育长王怀超表示,城市需要产业支撑,比如深圳有高科技产业,宜昌和襄阳有汽车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浙江等发展较快的地区都有区域中心,未来中国的城镇化道路还需空间合理布局。王怀超说,发展城市群,还应加快发展区域性的中心城市。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也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郧文聚认为,土地政策是保障问题,未来将改变新城镇土地的供给,土地政策红利会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华网北京227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