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民生大如天,蝇贪岂能雁过拔毛

[ 作者:马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31 录入:19 ]

截留惠民资金6万多次,每一次都小心而“克制”,最少的一笔两毛七分钱。利用惠民资金过手的便利,这位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镇财政所的副所长,悄无声息地把手伸向涉及2万多农户的补贴资金。不过一年多时间,中饱私囊的资金却多达77万元。(5月26日,人民日报)

截留惠民资金6万多次,中饱私囊的资金高达77万元,陈刚每一次出手都“温柔”到让人难以察觉,但造成的后果却触目惊心。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再隐蔽、再精巧的“局”,最终也躲不过法律的惩罚。

十八大以来,我国民生建设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民生改善放在发展首位、贯穿改革始终,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国家对基层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带给了人民群众更加美好的生活,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地获得感、更强的幸福感。

然而,持续加大的民生投入,也给了个别“蝇贪”更多伸手的机会。有的在公用经费中“取”,有的在项目资金中“套”,有的在为民办事中“要”,还有的在惠民资金中“截”,在集体资产中“占”,在征地拆迁中“瞒”……“八仙过海”式的“拔毛”手法触目惊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蝇贪”成群,后果相当可怕。正如湖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傅奎所说,“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损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食群众的获得感,挥霍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侵蚀党群干群关系,甚至危及基层政权的稳定。

“蝇贪”“雁过拔毛”的腐败问题不容小觑,遏制“苍蝇式”腐败,必须迎面痛击。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首先就是要做到时刻利剑高悬,始终保持高压惩治态势。对于“蝇贪”,就是要发现一起、惩处一起、曝光一起,绝对不给他再次伸手的机会,防止“蝇贪”现象漫延,对那些正往“蝇贪”道路上前进的个别人以有效震慑。对发现的问题要责令整改,更要纪律处分,按“一案双查”要求,追究有关领导的主体责任,绝不姑息,始终保持高压,全力遏制祛除“苍蝇式”腐败。利剑高悬,让心存侥幸者付出成本、付出代价,既达到让党员干部因严厉处罚而不敢违的目的,也达到让党员干部因得不偿失而不愿违的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要加强源头治理,从根本上解决“蝇贪”病症。“蝇贪”为何能够“雁过拔毛”,因为他们有“微权”,权力再小也是权力,微权力不受约束,当然会产生“蝇贪”腐败问题。“取”公用经费,“套”项目资金,“截”惠民资金中,“占”集体资产等等,均因微权力不受约束,才会有“寻租”和“可操作”空间。只有建立可靠的制约机制,形成责任具体、环环相扣的“责任链”,从源头把关,才能层层扎紧权力的笼子,构筑“不想腐”“不敢腐”的思想栅栏。

民生大于天,绝不允许任何人“雁过拔毛”,对于任何敢于“雁过拔毛”的人,都必须“零容忍”。常抓“蝇贪微腐”,善治“蝼蚁之害”,一桩桩案件的公正查办、一件件难题的妥善解决,反腐没有终止,永远在路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奋斗目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