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面大、生态环境破坏、消极腐败时有发生……”等问题“考验”着深居内陆甘肃的发展,并成为甘肃未来五年为之努力的“奋斗目标”:贫困县全部摘帽、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5月22日中国新闻网)。
脱贫攻坚本意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政策设定本身是好的,然而在实际中,
截留脱贫款、脱贫数据造假,却让好政策没有发挥出好效力,甚至还变了味。
在攻坚脱贫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一些腐败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偷梁换柱,完全扭曲了这一项惠民政策的出发点。在脱贫攻坚中,为了追求政绩,压缩脱贫时间,层层加码、急躁冒进和数字脱贫、假脱贫、“被脱贫”等官僚、形式主义现象。同时,部分党员干部更是“紧盯”脱贫款,造成了廉洁风险高,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政策的设定只是一个起点,而重在落实,缺乏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脱贫攻坚和严查严惩腐败案的方式,只能是“摆花架子”。脱贫攻坚不能流于形式,而要切实予以落实,就要堵住问题来源,规范当前制度、细化可行性方案,例如要完善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机制,分类施策,提高脱贫质量和稳定性。同时,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
一言以蔽之,在攻坚脱贫的道路上,不仅要以“慢工出细活”和“绣花式缜密”帮扶的心态,以全面建成小康为标准,通过促生产发展,全面落实脱贫政策和措施,确保脱贫彻底不反弹,形成有力保障。同时也要把伸向脱贫项目款项的黑手揪出来,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大追逃追赃工作力度,决不让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处。所以,脱贫与反腐要并存,不仅要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更要结合脱贫生态反腐新方向、新要求,创新方式,把腐败扼杀在萌芽状态,运用“四种形态”让党员干部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切实履行好本质工作。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青片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