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为脱贫攻坚出一份实实在在的力

[ 作者:苏糖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26 录入:吴玲香 ]

由于脱贫攻坚不力等原因,襄城县县委书记何天立、县长李成被免职。目前,新任县委书记宁伯伟已到任,县长空缺。之前,宁伯伟任河南鄢陵县委书记一职。(5月24日 中国新闻网)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谁贫困就帮谁,党员干部既要摸清真实情况,要有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并结合当地实际,走好产业发展规划和水电路网等硬件设施建设,以达到脱贫致富道路。然而,在实际过程中,搞变通、冒充欺骗,却让脱贫攻坚的政策失去了公信力。

襄城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竟然有干部冒充扶贫户应付上级检查,想冒充却被发现,俨然与党员干部能力、品德不成正比,如此敷衍了事的作风态度,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政府形象。而作为领导的县委书记何天立、县长李成,也存在监管不力,监督失职的问题,因脱贫攻坚不力而被免职。

县委书记、县长被免职,也正是看到了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不作为、慢作为坚决严惩的态度,形成警示震慑效果。笔者认为,此次如此严厉的惩处干部,正是反应了攻坚脱贫道路上部分党员干部仍然有乱作为的现象,如不找准自身定位,企图蒙混过关,敷衍搪塞,用数字造假,人员冒充,缩短攻坚周期。所以,脱贫攻坚是一项巨大工程,要想完成中央下达的任务,就必须转变作风,狠抓实际工作。

部分党员干部采取欺上的方式,应付扶贫检查,本身就是作风不正,不靠行动靠嘴动,不去调研当“演员”,可见其人品首先就出现了严重问题,又何谈“德才”。一个无德之人,就算再有能力,也不符合“德才兼备”的选拨用人标准,更难以委以重任。不管此事发生是有意或无意为之,而作为一把手的领导干部必须负有连带责任,受到惩处也无可厚非。

一言以蔽之,在如此的警示教育作用下,其目的也是为了“惩前毖后”,为党员干部走在扶贫道路的正道上,只有抛弃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侥幸心里,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才能让党员干部把踏实做事、细心干事根植于心,为扶贫出一份实实在在的力。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片口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