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敢吃扶贫款吗

[ 作者:熊智慧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24 录入:19 ]

“本该发放给扶贫对象的葡萄苗、百香果苗,却发放给了非扶贫对象,这里面有没有权钱交易?有没有贪腐行为?”广西百色市检察院反渎局局长黄兆飞,在向记者介绍一起涉农扶贫案件时说。(2017.5.22新华网)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扶贫办主任吃上扶贫款,可谓将此“解读”得淋漓尽致了。只是作为国家扶持弱势群体的救命钱也能被蛀虫“吃”下?真是贼胆包天,贪婪无耻。

作为贫困群众“保命钱”和减贫脱贫“助推剂”的扶贫助困资金,在一些地方却屡屡遭到“揩油”和“打劫”,个别干部甚至将“扶贫助困”变为“劫贫济私”。

同时,由于制度的缺失,扶贫款在因公招牌下屡屡被挤占、挪用更是屡见不鲜,有的被截留弥补办公经费的不足,变相地吃喝玩乐;有的巧立项目集体私分。曾有媒体报道,某国家级贫困县的小小乡长,配的公车都是进口皇冠轿车。可见,扶贫资金不扶贫,这已成为反腐斗争中的一种新迹象,必须认真反思,高度警惕。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真正确保扶贫资金用到困难群众的身上,最根本的措施还是完善管理制度,实行“阳光”化操作,杜绝暗箱行为。

慈善款、扶贫款都是良心款,有时还是救命款。但这些款项往往会被一些管理者层层盘剥克扣,到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这里已经大打折扣了。管理慈善款和扶贫款,管的不仅是钱,还是良心。

作者单位:北川羌自治县片口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