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治理微腐,重在治根

[ 作者:正瑞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22 录入:19 ]

成都市纪委印发《成都市开展专项治理“微腐败”工作实施方案》,自5月中旬到12月底,将在全市开展专项治理“微腐败”工作。(5月1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微腐败,顾名思义就是小腐小贪,被冠以“苍蝇”之名,又与“老虎”式的巨贪形成鲜明对比,而近年来处理的微腐败的案件却又是占主要,乡镇、村级干部处罚力度也是空前绝后,所以,治理微腐败,不仅要正确对待,更要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寻找其劣根性也是势在必行。

自十八大提出八项规定以来,在反腐高压态势之下,仍然有不收手的腐败行为,而且又多见于基层干部,老虎是有个数的,而“苍蝇”却是无缝不叮,无处不有。特别是对惠民政策执行、专款专用以及集体“三资”管理中腐败问题更是“趋之若鹜”,把当官就是用来发财体现的“淋漓尽致”。如2014年8月被抓的淮北市烈山区烈山村原村书记刘大伟在18年里,他将村集体资产通过各种渠道转移、侵吞,变为私有,涉案金额高达1.5亿元;郓城县水堡乡副科级干部祝仰彪利用办理低保金的工作便利,收受他人贿赂2.64万元。

整治微腐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由中央牵头,打老虎,拍苍蝇的过程,此次成都市纪委聚焦“微腐败”专项治理这个反腐风暴,从主要的惠民政策执行等八大方面施行“零容忍”处理方式,必然要将微腐败的苗头性蔓延之势严加控制。次次整治“微腐败”持续半年之久,就是要让广大干部从内心深处树立对权力的敬畏之意,让“伸手必被抓”成为常态,无论官职大小,多大背景,只要违反党内规章,触犯法律就要典型问题通报曝光,严重恶劣问题,要严加查处,绝不姑息的坚决态度。

一言以蔽之,治理“微腐败”,要结合“四种形态”的监督执纪,认真处理,更要认识到“微腐败”式的连锁反应,没有第一次的贪,哪有更多次的腐,从小到大,从无到有,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恶心过程。所以,惩治微腐败,不仅要成为党风政风评价的重要内容,更要采取多元化组合方式,对病情较轻的,要诫勉谈话,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主,对病情较重,以入骨髓之人,要及时调整,严肃处理。不仅如此,铲除腐败劣根性不仅要从思想教育上下功夫,严格制度执纪,从监督上全面监管,抛下面子,直面问题,如此才能逐渐演变成党内廉政文化,积蓄源源不断的廉洁党风正能量。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片口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