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河北启动“万人示范培训”工程,围绕党性教育、“三农”政策、社会治理、基层党建4个重点,先后举办188期培训班。目前已有30364名农村党组织书记接受培训,带领村民致富奔康。今年底,将实现对全省5万名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全覆盖。(3月21日 人民网)
学习,这是人类发展的最佳捷径。河北省启动的“万人示范培训”,本质上也就是给各位村支书“充电”,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丰满羽翼,能够真正起到带领示范作用,带领老百姓一起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培训,一提到这词,相信我们每个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坐在一个大大的教室里面听课,听各种教授讲课,作报告、分享经验,上面讲的人眉飞色舞、唾沫星子四溅,可是下面的听众呢,与这种看似充满激情的授课显得格格不入。参加培训者,肯定是希望在某一方面能够得到提高,他们和专门的学生不一样,这种临时的师生关系,更需要讲课者提前做好授课准备,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他们希望听到什么、他们适合哪种授课方式、通过集中培训能够给他们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提高。换一种方式讲,广大农村村支部书记们,需要的是更加“功利化”的学习。
课堂,狭义来讲,就是教室,但是对于同样需要学习老百姓,田间地头也可以是课堂。绵阳市盐亭县积极推广“农民夜校”,也就是利用老百姓晚饭后的闲散时间,在村坝坝里,开展集中学习,既能够学到东西,还能够不耽误农活。当然,此种学习,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地理气候、产业结构,以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瓶颈,要讲好这一堂课,备课就至关重要。当然,开办“农民夜校”,更多的是需要乡村两级干部来讲,他们更能够了解当地情况和群众所思所想。
内容,这是学习最关键的东西。发展产业,这是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而作为新时代的老百姓,首先的就是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去干,再者就是要有正确的引导和指导,方向对了,坚定走下去才不会走偏,接下来就是需要靠技术了,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比如种桃子,你不能只选择一种品种,否则同时挂果,加之不易保存,遇到市场不好,很容易导致亏损,这就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选择多种品种,错开挂果期,并且还需要不断更新品种。
“农民夜校”,看似简单,实际更难,对讲课者的专业性和实战性都有要求,既要能够讲得出来,更需要农村经验丰富,或者是某一种养殖方面的庄家,给老百姓带去能够直接消化的东西。
(作者地址:甘肃天水)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