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新华社2月22日)
当下精准脱贫到了艰难爬坡的阶段,怎样能顺利实现贫困村脱贫摘冒,发展壮大贫困村级集体经济,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艰难课题。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弱,关系到村级班子的建设,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没有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就笔者所在的吴堡县而言,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落后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没有村办企业。有的村虽有一两个企业,但效益不佳,一年下来,只有几千元的收入,杯水车薪,不能满足需要。有的村一个企业也没有,属于名副其实的集体经济“空壳村”。二是没有创业能人。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殊资源,都有自己独特的致富门路。然而,贫困村面对各种资源,却找不到创业能人,让资源闲置。年复一年,山河依旧,集体经济仍然为零。三是没有经济收入。企业办不了,基地建不成,村里账上没有一分钱。由于经费得不到保障,工作运转艰难,遇上花钱的事,要么求上级支持,要么负债经营。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使落后的经济状况无法扭转。
要想打破贫困村集体经济这块坚冰,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整合项目,解决“第一桶金”。
目前贫困村大多无任何积累,急需获得发展的“第一桶金”。整合各部门项目捆绑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自行组建劳务公司或施工队等方式组织实施,没条件的村可以以镇为单位统筹,各个村合作实施。利用这类短期项目作为“磨刀石”解决“第一桶金”的难题。
清理资产,让闲置资源“变废为宝”。
清理和统计闲置乃至荒废的集体资产,诸如集体山林、土地、闲置学校、办公楼等,结合本村自身区位和条件,灵活运用,通过出租、入股、村级再开发利用等方式,将资源与集体经济捆绑发展,“变废为宝”。
邀请能人,“借梯登高”。
一些无资产、无资金,区位条件差的村,应依托当地致富能人或在外成功人士,鼓励他们建设家乡,利用他们资金多、有技术、懂管理的优势,积极争取与之合作共赢。
依托企业,“投桃报李”互利双赢。
针对区位条件好的村,通过县、乡(镇)开展招商引资,村集体经济组织与辖区内的企业展开股份制合作,依托企业的资金、技术等优势,双方建立良好的制度性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通过直接入股企业的方式,与企业捆绑发展,实现企业增效、集体经济增长的互利共赢。
创新发展产业,发挥村集体的中枢作用。
发展可持续产业是村级集体经济能够发展壮大的长效之策,各村在产业发展上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中枢作用,利用“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村集体提取部分管理资金作为集体经济积累,做活产业,让群众实现增收,使村级集体经济实现长远积累。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解决村集体“有钱办事”的根本途径。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村摘帽,要强化领导责任、加大资金投入、部门协同配合,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岔上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