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让失责必问为民生保驾护航

[ 作者:伍文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24 录入:19 ]

2016年以来,贵州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腐败问题,严肃处理直接责任人的同时,对民生领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力的161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近日,贵州省纪委通报了其中9起典型问题。(2月2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随着反腐压力向下传导,不断聚焦基层“微腐败”,涉及民生领域的反腐动作更加凌厉。当前正值全面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容不得任何形式的腐败给扶贫路“添堵”。然而从各地基层反腐的实际情况看来,涉及民生领域的腐败绝非孤例,如果不能集中力量加大惩治,铲除腐败“土壤”,势必影响基层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不利于凝聚人心,势必影响脱贫攻坚的进度。

民生领域的腐败之所以猖獗并非偶然。一则,尽管数年以来反腐力度不减、尺度不松、节奏不停,但尚未完全延伸聚焦到基层;二则,长期以来,基层腐败猖獗,“存量”不小,上级监督不能有效延伸到乡镇、村一级,村民监督委员会形同虚设,群众普遍监督意识不强,不了解监督举报渠道,害怕遭受打击报复,对极个别“苍蝇”顶风违纪行为敢怒不敢言;三则,随着扶贫深入推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沉积到贫困一线的扶贫资金不可不谓多,相关监管机制没跟上、不健全,势必让“苍蝇”钻了空子,伸出贪腐黑手。

民生改善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改善民生是最广泛群众的殷切期盼,也是党和政府的职责所在。当前,最大的民生就是脱贫攻坚,尽可能早的快的彻底的让剩下的4000多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和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民生无小事,哪怕是一分一厘,也可能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保命钱,务必要加大对民生资金的监督和审计,确保每一项惠民政策都能落实到“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加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失责必问”为民生“保驾护航”。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全面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之年,各地面临的扶贫任务仍然很重、形势仍然很严峻,尤需各级党委和主要领导干部把扶贫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记在心里,抓深抓细,抓常抓实。随着脱贫攻坚不断向纵深推进,遇到的脱贫“硬骨头”会越来越多,脱贫攻坚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尤其需要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作为保障,尤其需要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清正廉洁、一心为民、敬畏法纪、集中精力干事创业。推动“两个责任”落实,要抓主要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带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形成带动效应,营造健康积极的干事氛围;要对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的党委(党组)和党政主要负责人予以及时有力的问责处分,形成“不敢”;要将失责必问、问责必究常态化,为民生持续改善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