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文,要求未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意,不得通知市(州)党委书记、市(州)长参加会议。此举旨在确保各级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谋发展、抓落实。(2017年02月10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开会是安排、部署工作的一种方式之一,本无可厚非,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大事小事都离不开开会,工作部署会、上级精神传达会、动员会、汇报会、总结会、培训会、表彰会……各种会议层出不穷,好像开了会就落实了上级精神,开了会就完成了全部工作。这些会议严重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滋长了官员主义工作作风,使干部疲于奔忙于各个会场,没有时间下基层,没有精力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任务的真正落实。
干部们缘何如此钟情于开会? 究其原因,是一些会议决策者为图简单省事,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的方式,以会议代替落实;是由于一些领导干部不愿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在会议上听取汇报代替实地调查研究;是由于一些领导干部沉迷于权力,把会议当成了地位和权力的炫耀场所。
近年来,精简会议、改进会风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执行“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虽然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极少数地方会议仍然泛滥成灾。一些事务本来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发个文件就能解决的偏偏要通过开会来解决;一些会议明明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说清楚的事项偏要开两、三天会讲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些明明只需要部门人员参加的会,偏偏要把党政主要负责人通知到会,以示重视。
过多的会议已衍变成为基层的负担,成为基层抓落实的障碍,成为一种“折腾”。充分利用手机、电脑、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少开会、开短会,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抓落实,用来下基层,用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一方谋发展,把“一级讲给一级听”变成“一级干给一级看”,这是新时期对党员干部的要求。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改进会风关键在于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只有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站在基层的角度想问题,不仅仅做到口勤,更要做到脑勤、腿勤、手勤,才能使会风得到根本好转。
改进会风还要抓住“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开会的决策权在“一把手”,会议经费的审批权在“一把手”,会议的时间的长短、参加人员的多少决定权也在一把手,不妨将会议召开的多少同“一把手”们的考核挂钩、政绩挂钩,那么,这些“一把手”们还敢任性“开会”吗?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高灯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