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首战之年开局良好,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扶贫资金违纪违规等老问题虽有改善,但未彻底解决,一些新问题又逐步显现,比较集中的是形式主义和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不足。这些新老问题不解决,必然会阻碍脱贫攻坚进程。(2月6日 人民网)
一方面2016年实现了1000万人口脱贫的重大胜利,靠的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努力,以及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贫困家庭的自身努力。脱贫成果令人欣慰,但要让剩下的贫困人口全都摆脱贫困,其压力和难度可想而知。因为越往后面走,贫困的程度更重,脱贫的压力更大,返贫的风险也高,唯有进一步将脱贫攻坚任务压实压牢,实行更严格的考评制度,更有效的帮扶举措,严把“退贫”关,方能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另一方面精准扶贫一年来,各地暴露的问题并不少。尤其是扶贫资金的透明管理、使用效率,如何采取更有效的评估办法杜绝脱贫攻坚形式主义,如何避免“干部干、群众看”等等,是新一年脱贫工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再一方面扶贫资金被挪用冒领现象为何如此普遍?说明在资金管理上存有漏洞。“算脱贫”现象屡发,剑指考核指标量化有不足;形式主义工程屡见不鲜,说明干部的思想有问题。要解决这一系列的突出问题,显然不能大包大揽,或指望一剂“万能药”能治百病,需要对问题进行一一梳理,对账采取措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进行解决,通过严格考评形成倒逼机制,方能让脱贫工作更具体、更实在。
其实,当前的考评机制还有不完善地方,比如收入如何精准计算,如何调动贫困户的脱贫积极性。有的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真实的收入无从得知,在种植方面的收入也具有随机性,即使以年度为单位,也难以掌握精准的家庭收入,这是摆在考评面前的一道难题。所以,要把好最后的“退贫”关,既要靠更加严格的考评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开展协作交叉考核等都是不错的办法,但同时还得进一步完善考评细则,让考核的内容实起来,易评估、有价值,可操作性强。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财政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