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让带着真情的“走基层”成为工作常态

[ 作者:栖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10 录入:18 ]

春节前后,四川全省各地广泛扎实开展“走基层”活动,在政策宣讲的舞台,在脱贫攻坚的战场,活跃着各级党员干部的身影。“走基层”走出亲情,走出温度。“以‘走’促‘学’、以‘走’促‘做’,百姓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沉淀到基层的党员干部纷纷表示。(2月7日,央广网)

走出机关走到百姓身边,用心体察民情,耐心倾听意见,真心帮困解难,这是“走基层”活动的初衷。四川省各地广泛扎实开展“走基层”活动,秉承“以走促学、以走促做,百姓的事就是我们的事”的理念,着眼于改善民生、聚合民心,全力奋战脱贫攻坚,是对群众路线的不懈坚持和演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值得警惕的是,我们有的干部走基层,不是真心实意想掌握情况,而是为了政绩的需要。走基层调查研究大多是“被安排”,“走一圈”、“看一下”、“听一遍”、“讲一通”,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车子转一转,隔窗看一看,干部谈一谈”,根本不能深入到群众中去。试想,如果只是为了追求形式,博一个亲民的名声,这样的走基层就是形式主义,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把“走基层” 活动坚持下去、深化下去、发展下去,笔者认为,必须让带着真情的“走基层”成为工作常态。

古人有云,治屋漏者在云下,治政施者在草野。基层党员干部离群众最近,只有帮助群众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才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所以,这就需要每一们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做到真走,不假走,不能跟风作秀。否则,走比不走非但没有积极意义,反而带来的危害会更大。

所以,坚持“走基层”活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把基层当作自己的家,以务实亲民行动做群众的贴心人,一心一意地沉到基层、融入群众,充分发扬“挂包帮”等活动形成的优良作风,深入到村庄、社区、工厂、学校等基层社会单元,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主动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建感情,多换位思考、多交心谈心,着力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增进情与情的交流,进一步凝聚起推动四川发展的强大力量。

基层夯得实,民心聚得牢,事业才能兴。我们要永远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永远深化群众感情,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让带着真情的“走基层”成为工作常态。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