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事关老年人的各个方面正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满足物质生活固然重要,但精神和心理需求也不可或缺。然而现实中,不少老人虽有休闲娱乐意愿,却面临公共服务不足的尴尬。对政府而言,工作的抓手还不多;对企业而言,市场的空间还很大;对社会而言,需要每个人为未来铺路。那么,如何才能让老人“老有所乐”,健康地休闲、方便地出行、快乐地旅游?请看本版系列“一线调查”。(2017年01月03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国正面临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其中以农村老年人为多。农村普遍生活条件差,医疗卫生差,经济不发达,老年人占有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许多年轻人不得不外出务工,务农和照看小孩的重担就落在许多老人身上。虽然国家有一系列的扶贫政策,但还是有大部分老人无依无靠(子女缺位、没有正常交流,精神上空虚、心里得不到慰藉)。
在农普遍村存在子女缺位的现象,大部分是因为生计,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他们一年难得回家一次和父母团聚,少部分是因为子女不孝顺,可能是因为种种原因(少数子女视老年人为累赘,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诿赡养义务),但这都是农村存在的问题。老年人除了照看小孩,还要务农,在老年人心理,多做点事就是为子女减轻负担,可他们不成想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才是为子女减轻最大负担。大多农村老年人文化水平低,锻炼意识不强(场地缺乏),居住分散,交流时间少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因此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我们基层干部要加强宣传教育,让不愿意赡养老人的子女要学法懂法,要学会如何去赡养老人;政府要增加农村活动场所的建设,让老年人有地方可以健身;要利用好农民夜校,多开办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培训课;要发展好当地经济,让在外务工的农民就地就业,解决老有所依;要建立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协调好涉老纠纷,维护老年人的权益,活跃老年人的精神文明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对待老人,我们要常回家看看,多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只有家庭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让我们做一个空巢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孝子。
作者单位:四川省平武县土城藏族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