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郭子楸:基层为何是腐败的重灾区

[ 作者:郭子楸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12 录入:实习编辑 ]

湖南长沙县纪委7日通报,一批基层党员干部因收取好处费、截留专项资金等“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近日分别被长沙县执纪部门严厉问责。(新华网12月07日)

近年来,在中央高压反腐的态势下,“蝇贪”“蚁腐”频繁曝出,地方基层干部“小官巨腐”现象层出不穷,触目惊心,更有甚者一个地区众多干部集体“翻船”,这些“蝇贪”发生在百姓眼皮底下,对群众利益损害最直接、群众感受最真切,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和毁坏了党的形象。我们不禁会想为何基层成了腐败的“重灾区”?

“蝇贪”“蚁腐”的发生有其深层次缘由。人民日报评论员曾把腐败的实质归结为“权利的滥用”。但基层尤其是农村,有其特殊的“土壤”,不能简单的归结于缺乏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笔者认为基层腐败高发有两点因素:一、官本位思想,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在少数基层干部身上形成了“顽固”的官本位思想,以官为贵,以官为本,用官僚体制管民,控民,以权谋私,对属下和群众要求绝对顺从和服从自己,如果违背和反抗自己的意志,就竭力压制、打击、报复、镇压,这些特点在缺少监督的基层更容易出现并放大,为腐败发生提供先天的条件。二、民众的趋利性,如今社会上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使得与民众直接打交道的基层干部在权力的使用上有很大的运作空间。我们不乏会听到看到民众一方面深恶痛绝贪污腐败的“苍蝇”“老鼠”,另一方面又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女成为公务员,然后不劳而获多吃多占的变相腐败。也能看到民众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无所畏惧,追求正义,勇斗“蝇贪”“蚁腐”,却在能为自己获益的时候成为“苍蝇”“老鼠”的帮凶。这些都成了基层腐败滋生的“沃土”。

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反腐力度一再加大,“老虎”“苍蝇”打倒了一批又一批,反腐倡廉教育也紧锣密鼓的进行,官场风气已初显成效。但腐败并没有全部消失,基层干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然严重,涉及领域依旧十分宽泛,呈现多样化、交叉化特征。就像湖南长沙县的这些被通报的基层党员干部一样有腐败和变相腐败的基层干部还存在很多。

据此,笔者认为改变腐败滋生的“土壤”才是不让腐败继续泛滥的关键。不管是基层干部还是民众只要加强公民权力、责任和义务的学习,唤醒自己的公共意识、公共责任、公共道德,具有基本的社会良知和责任,不在罪恶面前保持沉默,自扫门前雪。不让哈维尔曾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极权机器的共同建造者”依旧发生在我们的土地上,不让我们自己成为腐败生长的“肥料”和腐败者的“帮凶”,而是“监视器” 、“防腐剂”、“杀虫剂”,“蝇贪”“蚁腐”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