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韦玄:吐槽公务员生活不应被过度解读

[ 作者:韦玄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28 录入:实习编辑 ]

中国青年报刊文《公务员吐槽:同事干1年后只关心下班时间》,文中透露出作者对当初“选择当公务员”的后悔之情。作者吐槽自己当公务员经历的拧巴:工作要求不明确,工作方法僵化,职业规划缺失,公务员角色定位,没能从工作中收获自己所期待的安全感等。归根到底,作为公务员,作者“累觉不爱”这份看似“体面”的工作,最终决定离开。“我终将离开,去尝试自己能够把控的不拧巴的生活。”在该文结尾,主人公不无“哀怨”地写道。

前有某镇长辞职爆红网络,后又有某法律工作者极有文采的辞职信见诸报端。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新常态下,公职人员的收入等更加透明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中央一系列禁令规范公务员特殊福利,公务员不再是人人追捧的“唐僧肉”实属必然。但这种“吐槽公务员生活”的“鸡肋”情怀也同样不应被过度解读。

无“坚守”,不信仰。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当初选择当公务员的时候,笔者相信作者也肯定有颗“火热的心”。选择很容易,坚守却很难。的确,不是人人都能做“戍边半世纪,寂寞守繁华“的魏德友,但作为一个理智成熟的年轻人,更应在选择之初就明白公务员职业的“特性”,与其有挥霍青春的后悔,不如先做自己能否适应公务员生活的评估,而不是盲目追求“福利”“待遇”,毕竟工作的价值在于除了要满足“养活自己”这个低层次的物质基础外,还应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成就感,意义感。没有信仰,红军无法完成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同样,没有信仰与坚守,广大的公务员无法安于在普通的职位上发光发热。

摈弃“完美”,才能理智客观。需要指出的是:这世界不存在完美。追求“诗和远方”的理想生活,也要有当下的“苟且”做牺牲。公务员作为一种职业,肯定有其优点亦有其缺点。在个人选择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体制问题无法靠一朝一夕来解决。那种既羡慕体制内安稳,又期望能有体制外的高收入者是典型的“得陇望蜀”。当初选择不理智不客观,岂能期望他真的能当好公务员呢?所以,吐槽公务员经历,是在“啪啪啪”打自己当初的“脸”。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无赤诚,放弃“公务员生活”是必然。

总之,我们根本不必对“吐槽公务员生活”过度解读。该文只是一个即将离职公务员对自己曾经职业的“经验总结”,文中吐槽“干1年后只关心下班时间”的公务员同事更该仔细找找自身原因。对即将离开的文中主人公,笔者更想奉劝一句:青春没有后悔,经历都有意义。与其“抱怨”曾经以为的“阳光职业”背后的“阴影”,不如理智选择未来的路。因此,我们实在不必因此就对当公务员望而却步,也不必对当公务员过度追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工作也好,事业也罢,积极向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毕竟,真心热爱公务员职业,并愿意为这个职业理想坚守奋斗的青年也大有人在!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合江中学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