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党和国家的各项改革任务,工作计划都围绕着2020年的小康目标展开。党中央国务院看到了当前中国的国情:人民的生活水平比上一个五年计划有了明显的改善,温饱问题基本都已经解决了;但是贫富差距较大,依然不偏不倚制约着各个地方均衡的向前发展。如何解决贫富差距,减少低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控制高收入群体成了摆在各位高层领导面前的难题。
从2015年开始,为了及时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群这一重大问题,等不到地方党政机关做好充分的准备,中央的各项改革措施,扶贫计划蜂拥而至,让各级地方政府"手足无措"。地方人民政府在上报贫困区域、贫困人口的时候,瞒报、漏报、乱报、错报的情况时有发生;加很多贫困情况的一手资料来自村"两委",人情报、亲情报的现象也大有人在。没有实现精准扶贫不说,更加拉大了贫困群众与中层收入者的距离,将国家的扶贫资金作为拉拢人心的工具。而基层政府部门也存在明知道存在猫腻却没有核实的情况,部分政府一把手也是抱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态度对扶贫对象是否属实不闻不问。
为了能够更加精准的将扶贫工作做到实处,国家要求制定扶贫工作台账记录扶贫工作,成立了动态扶贫网站对扶贫对象实现动态管理,安排部分上级领导干部到基层任第一书记,给贫困地方带去扶贫项目、技术、资金的支持。但是,部分基层人民政府制定的工作台账"答非所问";动态扶贫网站统计的数据"神来之笔";任职的第一书记"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不分老百姓因为拿了政府送的一袋米、一桶油就小康了,贫困村也因为修了几里路、栽了几棵树就脱帽了。
我们要知道扶贫不是数学题,不是算出来多少就是多少。不管是扶贫台账还是动态管理,又或者是领导下乡任职第一书记,我们都需要一个最真实的答案,不能因为贫困对象需要收入多少,我们就填多少,更不能因为扶贫村没有一个领导,我们就空投一个领导给他。扶贫更像一道综合分析题,要不断地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充分挖掘贫困区的发展潜力,利用现有的资源,依托上级的资金、技术支持来进行综合发展。做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做好贫困地区的条件改善,做好贫困人口的教育,改变落后的观念,这样才能好保证脱贫后不在返贫,才能够做到蒸蒸日上,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地址:四川绵阳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