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所以文化建设既是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的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文化资源共享的需要。
全面小康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离开物质条件,全面小康就失去了根基,所以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群众收入的增长,是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但是全面小康社会又是经济小康和文化小康的综合体,“全面小康社会”绝非只是物质财富方面的含义,为此,看是否实现了全面小康不能只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特别不能将其看成全面小康的唯一标准。
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社会应有的内涵,也是全面小康社会的本质体现。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为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文化促进功能和文化的独立价值也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谈小康,既要谈经济,也要谈文化。事实上,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人们得到的将是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上的富足与安康。如果说在物质贫困时代,解决温饱是人的第一需要的话,那么,进入此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享受文化生活与享受物质生活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同等重要。再者,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也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和小康实现水平的一个标志。
在小康社会里,人们尊重知识,崇尚文明,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同时,道德水准比较高,有较强的公共意识和审美能力,讲究诚信,遵纪守法。由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在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的战略意义,用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推进小康文化建设。
作者地址:四川省万源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