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农民放贷五注意

[ 作者:朱乃洲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10 录入:7 ]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在城市就是在广大农村经济交流的现象十分频繁,很多人由于手里的余钱多了,为了能钱再生钱,到处找亲戚朋友熟人帮忙,把自己手里的余钱放贷出去,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息。有的缺钱用的人则更是想方设法地以高利吸引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一时之需。虽然说民间借款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但又因为有时放贷人的利益达不到要求,甚至放出去的钱打水漂,这样就会发生严重的经济纠纷,有的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还大动干戈反目成仇。所以,对普通农民来说,无论是借款还是放贷都是要十分谨慎的。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先要清楚借款用途的合法性。有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如果日常的民事行为违反了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不受法律保护。这就要求放贷人在将钱借给别人时,尽可能地要了解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如果知道借款人将钱款用于赌博、吸毒或其他非法的事情仍放贷,那一切后果则能自己负责。

二、要注意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在生活里常发生借款人不还钱,贷款人只好上法院打官司的事情。其实,如果借款人没有还款能力,就是到法院打官司,也不一定能要回贷款。最后只能是吃力不讨好。

三、借钱放贷的手续一定要完备。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借款放贷有个明显的特点是双方大多数是亲戚朋友或是熟人。很多人顾及情面或嫌麻烦,有的连借条都不写,也有点虽然还了款,却不及时收回借条,由此留下纠纷隐患。

四、合同要写的明明确确。借款人和放贷人至今一定要写一份明确的合同,注明借贷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借款金额、借款的利息多大、借款的用途、还款的时间和方式等等。最好要有担保人,并写清楚担保人的基本情况以及权利和义务。

五、借款到期要及时索要。借贷人之间不管是什么关系,一旦借款到了约定还款的时间,放贷人必须要跟借款人要钱,千万不能碍于情面拖延时间催款。因为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的有效时限为两年,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即使放贷人上诉到人民法院,他的权力也可能不受到法律保护。因此,放贷人在贷款期满后,必须及时地向对方催款,对方不能还款的,应在诉讼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总而言之,普通老百姓要珍惜自己的血汗钱,不管是做什么样的投资理财都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三思而后行,千万不可盲目地进行,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

作者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阜余宏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