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农民心中不愿也不敢进城的五大隐忧

[ 作者:洛浦农家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30 录入:实习编辑 ]

近期关于取消农业户口的新闻在网上搞的沸沸扬扬,到现在,全国30个省已经出台户籍制度改革,都提到要取消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至此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成为历史。而对大多数农民而言,还真没有信心点头称好。大多数农民不愿放弃农业户口,他们有他们的担忧和难处。

一、失去“集体所有”土地的担忧

农民的命根子是什么?是“集体所有”的土地。有土地了才叫农民,没有了土地了,他们就没有了根儿,对一辈子在土里刨食吃的农民来说就没有了活着的希望。农民出生在这片土地上、这片土地养育了他们,老了他们还要埋在这培黄土里,农民难以割舍这种土地的感情。有一项调查显示,九成农民不愿交地换非农户口。

二、利与弊不对称的担忧

有些地方为了消化楼市库存(靠农民工消化库存已经明确提出),拉升城市化率,要求本地户籍农民交出土地成“市民”,出现了强迫农民“农转非”的现象。只想解救城市出现的问题,但不想要任何负担。在农村有田有山有宅基地,还有补助、社保。放弃“农村户口”带来的好处并不明显,而失去“农村户口”则很可能意味着失地。农民自然会做出权衡利弊的判断。更关键的是,当代农民被损害,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之别,而是“外地户口”和“本地户口”的悬殊差距,是新市民的福利难以保障。

三、生存问题堪忧

在农村人们都买了养老保险,自己只要出很少一部分钱,男的、女的到60岁,每月就可以领到一定的养老金,在农村还可以勉强糊口。农民现在都有新农合,在村里乡里的卫生院都可以使用,到了城里可就不能用了;农民进城后工作难以保障,子女又多,养老育儿压力会加大,生活质量会大幅降低。

四、子女教育担忧

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都是免费的,学校也在村子里,孩子入学很容易,孩子上学也方便。城里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员孩子入学难、孩子受歧视等问题突出,也在农民考量范围内。

五、环境、文化的融入担忧

在农村一年四季都是悠闲的,除了庄稼收种季节,农民都在一种清闲安静的、与世无争的环境里,生活在邻里互助友爱、坦诚相待、大方热情的氛围中,没有市侩的斤斤计较和尔虞我诈。进城后能不能跟上城里快节奏、能不能打破“老市民”与“新市民”的隔阂,能不能和市民打成一片,进城后会不会出现像类似“农民工”这样的新名称出现,会不会被人歧视看不起等等,农民进城的尊严能否保障。

等到人们走到哪里都可安家,安家之后孩子可以上学,人人一个社保卡号,纳税就可享福利的时候,才是农民愿意进城的时候。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洛浦农家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