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群众工作之“板凳”学问

[ 作者:转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18 录入:7 ]

听乡上朋友讲,一位干部去走访慰问贫困户,群众搬来凳子擦了又擦,可是干部总是没有坐的意思,看到大家都站着才勉强坐了一小会儿,起身后还不停的拍裤子,弄得场面十分尴尬。笔者认为,如果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中不做好“板凳”这个学问,就很难带着真感情走进群众心里。

践行“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只有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带头‘下高楼、出深院’,拜群众为师,多收集群众意见”。与群众相处只有真正“沉下去、融进去”,才能真正了解问题发现问题。

做群众工作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在群众眼中会被无限放大,哪怕一个小细节、一段小交流,也会成为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关键。“站”这个姿势很有距离感,就像踏入门槛一样,不知道前脚刚进来,会不会后脚就出去。但是,“坐”这个姿势看起来很简单普通,却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强大亲和力,让群众更容易接受,做起群众工作来也就事半功倍。

笔者有一次跟随单位领导下村,村里的群众见“城里的领导”来了,热情的拉来一条满是灰的凳子,边擦边让领导坐,并窘迫的说着凳子脏让领导不要嫌弃之类的话,领导二话没说坐上了凳子,接过群众递来的满是茶垢的茶杯喝起了茶。并大改平时说话的习惯,用群众们平时说的“土话”和群众交流了起来,一下便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让群众没有了最开始的窘迫,敞开了心扉和领导拉起了家常、摆起了困难。最后,工作人员光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困难,就用了十几页的篇幅。

“坐板凳”的本质是了解群众疾苦,解决民生问题。我们不仅仅是要和群众坐在一条凳子上,更要千方百计解决他们最迫切最困难的需求。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党员干部只有真心实意与群众坐在一条凳子上,与群众坚持“一条心”,与群众拧成一股绳,力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才能真正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当然,与群众感情真不真主要要看措施实不实。毛泽东同志说过:“站起来看不到蚂蚁,蹲下去后到处都是蚂蚁”。这句话说得很有意思,与群众坐在一条凳子上了,不免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党员干部不仅要拍胸脯作保证,更要通过立说立行密切党群、干群间的血肉联系,解决群众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坐板凳”只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个细节,也是做群众工作的开始 ,需要运用勇气、担当、智慧去践行,更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