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时强调: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精准帮扶力度,在2020年前实现现行标准下57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不仅事关脱贫攻坚,更关系到共产党人信仰成败。每个党员要对党和国家有信心,要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信仰,要对自己有信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脱贫攻坚战这片热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信仰点亮脱贫攻坚的灯塔。习近平在2010年出席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的讲话中强调:“革命前辈们为什么能够无私无畏地英勇献身?就是为了实现崇高的革命理想,为了坚守崇高的政治信仰,为了在中国彻底推翻黑暗的旧制度,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每一个过程中,要做到的是不断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理想的光芒。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十八大以来,由省(市、区)党委书记、省长与中央签订的第一个责任状就是脱贫攻坚战责任状。党中央为什么如此重视脱贫之战,答案很简单,这是捍卫、实践信仰之战。走共同富裕之路,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个地方落伍,不仅是宗旨的要求,而且是信仰的践诺。要结合实际学好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知行合一做合格党员,让党员树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与斗志。对党员进行针对性的集中培训,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三会一课”等开展日常学习教育,让党员脑袋“富”起来。党员要进村入户宣传扶贫政策,让精准扶贫理念家喻户晓,带头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激发群众谋发展、盼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信仰汇聚脱贫攻坚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正是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构成了当代中国最为关键的“命运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中国道路;正是有了这一颗“赤子之心”,敢于担当成为中国共产党永不褪色的政治品格,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更是党凝聚人心的力量所在。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在困难群众的身边,要处处闪现着共产党人的身影。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群众,贫困的根子各不相同,脱贫的方子也各有差异。一道方子治一道病。要组织党员结对帮扶,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以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少地方开展的党员结对子、“党员中心户”“党员爱心岗”等,是被群众认可、实践证明了的好办法,要继续加强完善。要组织有帮带能力的党员,每人至少结对帮扶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组织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及时为家乡提供信息、就业、农产品销售等服务;组织村里的党员,通过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方式,力所能及地发挥作用,让所有党员都集合起来、行动起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扶贫帮困上,更体现在转型升级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奉献精神带动群众树立迎难而上的信心,以刻苦攻关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
信仰镌刻脱贫攻坚的大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重申信仰、强调理想,视理想信念为共产党人的“钙”,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共产党人的“总开关”,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告诫全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共产党人唯有对马克思主义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才能“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坚守崇高信仰,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党员的先锋模范,既体现在坚定的信仰,也体现为实际的致富能力。要支持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要探索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鼓励和支持党员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特色产业、农产品电子商务。从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对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支持力度,力争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党员都有脱贫致富项目、每个贫困村都有党员致富带头人。通过不断聚点成片、以点带面,让党员带头富,产生强大的示范辐射效应。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用心用情用力落实好“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真正下沉到村、扶持到户,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用实际行动向贫困宣战,以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鼓起劲来抓发展,弯下腰来拔“穷根”,携起手来奔小康,让广大群众在脱贫攻坚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县委宣传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