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不停顿,攻坚的号角不断吹响。近日,河南省省长陈润儿在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强调,国企改革攻坚战打响一个多月来,改革进展顺利,发展态势良好,同时一些深层次矛盾和沉淀性问题也开始显现。要坚定决心、勇往向前,在改革中破解企业难题、焕发企业活力、实现转型发展。(8月16日河南日报)
改革开放以来,从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到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到建立规范的董事会试点,改革步伐从未停止,国企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国企改革是个长期、艰难的探索过程。随着改革深入推进,思想阻力大、改革成本高、转型发展难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面对新形势,啃下国企改革这块“硬骨头”、打好这场攻坚战,必须要有决心、恒心、信心。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改革没有现成模式可依,要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和勇气,否则改革就是镜中花、水中月。从简政放权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再到到“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哪一个不是难啃的硬骨头、难涉的险滩?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横下一条心,决不放弃。
遗憾的是,面对国企改革,一些同志至今还存在模糊思想,有害怕企业不稳的“畏难心理”,有期盼市场回暖的“等待心理”,有拖延犹豫的“观望心理”。延误了改革时机。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是人心所向、民意所盼,让改革发挥最大效益,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事业没有捷径可走,是一项“铁匠会石匠——硬对硬”的工作。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国企改革蓝图将成为空中楼阁。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要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信心。 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国企改革作为涉及产权制度的根本性改革,必然会触及深层次利益和矛盾,其难度可想而知。只有把信心置于首位,方能“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确保改革工作蹄疾步稳。然而,现实中少数官员缺乏自信。比如底气不足,遇事如临大敌;怕讲真话,不敢披露真相;不敢去碰一些敏感领域和敏感问题……导致改革难以突破瓶颈。
改革是破旧立新、兴利除弊的过程。要转变封闭僵化的思想,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必须要有奋发有为的精神,下定决心、坚守恒心、坚定信心。一方面,干部要提高认识。当前,国有企业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唯一出路是改革。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共同发力,横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此外,完善竞争性选择机制,通过竞争性选择,把敢于改革、善于改革的人才遴选出来,委以重任。及时罢免不思进取或失职渎职的干部。如此,新时期的国企改革攻坚战必胜,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必将继续书写春天的故事。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平武龙安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