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湖南衡阳市中心医院史上最年轻的院长,才识卓越;曾十年如一日背着病重的前妻上下七楼,不离不弃;曾因介绍对象的问题不再踏入原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家半步,不畏权贵;曾因亲戚打着自己名号招摇撞骗,拍案而起。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原主任江捍平曾经是如此一位政界精英、深圳市医疗卫生系统掌舵人,如今却成为了犯罪嫌疑人。(网易新闻)
媒体之前也曝光过类似熟知的典型案例,我们发现,有不少腐败分子初为官时,确能勤恳敬业,卓有政绩而深得公众赞许。可是居官既久,往往便迷失了方向,把持不住,收受贿赂、卖官鬻爵,结果一个公众眼中的“好官”就变成了嫌疑犯。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好官”就这样“交待”了?
笔者认为,这是心理失衡、行为扭曲的典型体现。人的任何行为都可以从心理上找到说明,心理活动是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不可否认,与以往相比,我国经济社会管理事务的复杂性、系统性都空前增强,这不能不在客观上使得承担这些管理职能的“好官”,更直接地感受到手中权力与经济实利之间的微妙关系。而在社会流动和利益关系格局仍处于调整期的大环境中,这又不可避免地刺激了部分“好官”的心理,在与社会其他群体攀比后不断失衡,尤其是对于一些手握大权,却深感自身的经济条件与所付出努力“不成正比”的“好官”而言,运用公共权力换取个人“经济补偿”的可能性无疑是大大增加了。一些“好官”受到其他一些社会原因和心理的驱使,在灯红酒绿面前走上了失足的道路。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则或因失衡、或因从众心理而导致贪欲不断膨胀,催生出了心安理得享受“权力寻租成果”的侥幸心理,使部分“官员”滋生出被动服从所谓“潜规则”的从众心理,间接地导致了堕落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归根到底,一句话——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法制建设相对缺位,必将导致腐败。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