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间开始,国内的农业圈子又开始刮起来一阵农业商学院的圈子,到处给农民张口闭口就是模式、战略、价值、情怀、格局、互联网+、网红、到处讲一天卖出去几十万单的例子,褚橙的例子,今天笔者咨询一些台湾日本的朋友,他们听了也是吃惊,表示也是第一次听说农业商学院,他们说,给别人讲几堂课就说自己是商学院,绝对是抬高自己,更明白点,就是骗钱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外的助农组织。
日本农协创建于二战以后,性质应该属于农民互助合作组织。韩国农协的成立要晚于日本,大约是 60 年代(记不清了)。功能跟日本差不多,给农民争利益不遗余力,经常组织游行抗议一下美国牛肉进口什么的,还把什么蜂蜜柚子茶推销到中国来了,一小罐 45 元,我买了,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好,兄弟们不要再去上当了。台湾的农会也不弱,老想着利用大陆的善意往大陆推销芒果。它在台湾农民群体中影响挺大,蓝绿两党都不敢轻易得罪它。
农民组织较好地克服了小农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而农户变成一个组织,市场讨价还价的能力也极大增强。
日本的农协是集生产、加工、销售、金融、保险等于一体的综合机构,农民生产的 80%的农副产品是由农协帮助贩卖的,农民90% 的生产资料是由农协提供的,产生的手续费是农协自身运转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国外,农业协会的一个重要工作,是根据市场需求预测,来调节生产。在现阶段,数亿生产者依赖农业谋生,协会即使想要调节生产,靠它的力量也很难协调下来,你让谁生产谁不生产?
因为有行业协会的存在,政府要调整产业政策,就可以找行业协会征求意见。
台湾的农业存在“三中三小一青’,‘三中’就是台湾的中南部、中底收入者,中小企业,‘三小’就是小家庭、小作坊、小个人企业,还有‘一青’,就是青少年朋友,遍布各地的农业协会,更多的是加强种植户之间的交流。
打开这些农业协会的网站,可以看到经常有各种各样的行业培训,一方面告诉他们最新的农业咨询,告诉他们怎么生产符合市场标准的农产品,另一方面,也不断抽查组织内会员的产品,客观公正的检测,并发布,同时,为这些产品提供信任可靠的背书,将符合市场的产品推出去,帮农民进行销售。
反观国内的,农业助农组织,你去看他们发出去的微博微信,几乎就是各地吃饭、拍照,好一点就是晒晒农民朋友邮寄给他们的产品的试吃图。观看他们的讲课内容,基本都是成功案例的营销,都是在讲成功的案例。孰不知,成功的案例,具有复制性吗?每个农民朋友所具有的社会资源是不同的,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将自己的橙子送进人民大会堂。从成功的案例推论成功的因素,进而给农民讲,看,别人这样成功了,你也可以,就是一个笑话。
后记:反观国外,再看看,国内,你会发现浮躁的圈子,从来不缺少各种各样的骗子。去年互联网+流行,他告诉你你要互联网加+,今年网红流行,他告诉你,你要做农业圈子的网红。收费少则几百,多则成千上万,看好你的钱袋子,下次不要头脑发热,算算你这些学费你要卖多少农产品,需要多少天在田地里流汗,多少滴汗水才能换来这些。仔细想想,如果可以这样可以轻松赚钱,他们干嘛不自己去卖农产品,还来给你培训,原来他们的成功“不仅可以复制,还可以复印”。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让农产品飞起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