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但目前教育格局失衡现象仍比较突出,很多城市优质学校挤破头也进不去,农村学校却招不到学生。前不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赴山西等地采访发现,有的小学有20多位教师,但只有1名学生甚至没有学生。这些“空巢小学”并非个例,很多农村尤其偏远地区小学都面临类似的尴尬。(7月7日 新华网)
教育是国之根本,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小学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凸显,“空巢小学”的不断出现,告诫我们,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山区小学出现了严重的教育危机。
在“十三五”时期,让农村的教育脱贫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脱贫致富不仅要让贫穷的人过上小康生活,更要让孩子从思想上、精神上脱贫,如此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贫困人口长久脱贫的现状。
造成“空巢小学”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如今,外出的务工人员在赚钱的同时,考虑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要有经济条件就会把孩子带到教育环境和资源较好的城市上学,留着家里的就是比较贫穷家庭的孩子了,如此就会致使这部分学生得不到好的教育,就更难靠学习来让他们脱贫致富,因为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没有知识,将是寸步难行。
“空巢小学”的不断出现,是贫富差距的一种体现,告诫我们山区教育出现了危机,如何上“空巢小学”不在空巢,让“空巢小学”的学生得到同样良好的教育是我们当前应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让他们不再因为知识的缺乏而贫穷。多利用“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发展农村教育环境,政府应当均衡城乡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教育预算,稍微向农村小学倾斜。重点建设小学教舍等基础设施,添置教学设备,完善体育设施。让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能安心、放心的在家上学,自然“空巢小学”就不在空巢。
作者单位:三台县司法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