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尹宗保等:探索农村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新途径

[ 作者:尹宗保 傅玲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5-25 录入:吴玲香 ]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宗旨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贯彻落实《纲要》和“十三五”规划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姥桥镇中心小学在新区教育研究会指导下,参加安徽省社科联“三项课题活动”,申报课题“农村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探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新途径,通过课堂教育教学,突出课程育人;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强化实践育人;通过构建校园文化,彰显文化育人;通过节日教育,丰富节日文化内涵,提高开展传统文化实效。

一、通过课堂教育,突出课程育人。学校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重要场所,课堂是教师传授传统文化教育主阵地。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课堂的教育功能,将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育目标之中,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在开设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要本着分学段有序稳步推进的原则进行,将经典读物引入课堂,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如在一、二年级以故事带讲,联系生活实际,熟读成诵;在三、四年级实施自读自悟,悟中求实,导读成诵;在五、六年级运用温故知新,升华内涵,吟读成诵,提高传统文化课程育人效果。

二、通过社会实践,强化实践育人。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从小开始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借助于丰富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通过不同的情境,结合自身的接触、感知等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雷锋”等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做好事,打扫卫生,体验为人服务的情感收获;组织学习传统民俗技能,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学习写春联、剪纸、画年画、猜灯谜、逛庙会等春节传统和风俗习惯,感受健康有益的传统民俗活动;组织指导学生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为加班的父母做饭、洗碗,帮家里大扫除,在劳动体验中成长为更加懂事、更有责任感的家庭成员;组织寻访名胜古迹,可以就近组织学生寻访风景名胜、历史遗迹,用镜头记录蕴含其中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回校后开展相互交流、展示寻访成果;开展“好书一起读,经典共分享”实践活动,利用假期组织学生阅读喜爱的书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王子》、《安德的游戏》、《明朝那些事儿》、《边城》、《我与地坛》、《小天使海蒂》等,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感受,与同学好友一起交流,分享经典快乐。通过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探究和实践中感悟传统文化精神,践行传统文化活动,强化实践育人。

三、通过校园文化,彰显文化育人。校园文化是贯穿学校发展始终的精神,是传统中的精粹,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是重视校园文化发展不可忽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把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布置到学校每一个地方,修整粉刷墙壁,张贴《弟子规》全文,制作“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宣传牌,制作校园文化宣传板,设置传统文化专栏,让师生随处都能受到潜移默化的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升国旗、入团入队等仪式和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传播传统文化价值;结合校风班风学风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传统文化文体活动,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领悟;全力加强图书馆建设,提升藏书质量,开展经常性读书活动,学习传统文化有关知识;指导、帮助、支持学生参加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校史陈列室、广播电视网络等设施,营造宣传传统文化氛围。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可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彰显文化育人。

四、通过节日教育,丰富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各种传统节日,丰富节日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族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利用三月五日学雷锋纪念日,围绕“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关心社会、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共处、学会合作”等八个方面,开展系列活动,学做小雷锋;利用四月五日清明祭扫烈士墓、网上祭奠英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珍惜今日幸福生活,树立报效祖国远大理想;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展评选“爱劳动模范”;利用“六一”国际儿童节,举办经典诵读活动,传唱中国经典诗词。弘扬传统文化;利用端午节开展了解民俗、学习民间工艺活动,增长传统文化知识,学会传统技能;利用“八一”建军节,组织学生到部队德育基地,参观部队军史馆,聆听军人作传统报告,学习军事,锻炼体能,培养良好的作风和道德情操;利用国庆节,开展“颂歌声声献祖国”国庆歌咏比赛、“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利用中秋节,围绕“祖国大团圆”这一主题,开展“思念宝岛台湾,祖国定要统一”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活动,增强爱国情感;利用春节,开展“说说我们家风家训”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牢记家风家训,传承优良家风家训,丰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内涵。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感,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这是教育的使命和必然。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姥桥镇中心小学)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