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一向是农村经济中的难题,农民贷款难、农村金融覆盖率低的问题普遍存在。互联网公司如何把农村金融做好?
首先,需要把农民朋友们搬到网上来,目前可行的方式是建村级服务站。我们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互联网来服务用户,但在打基础的“栽树”阶段,传统的“地推”(地面推广人员)依然是需要的。这些村级服务站的作用,简单说,就是手把手教农民朋友们学会在电商平台上买东西、卖东西,先用互联网把大家武装起来。
虽然村级服务站能帮助农民网购,可农民已经习惯了先看到货、再付钱,这就意味着村级服务站要先行垫付,这对于不少服务站来说,是不小的压力。此时,金融从业者就可以提供各种金融配套,比如为村级服务站提供低利率的贷款,缓解其垫付压力。
一旦把农民“搬到”互联网上,那么目前既有的很多互联网金融产品就可以直接复制过去,因为对于金融授信(即服务于信誉好的用户)而言,无论用户是在农村开店还是在城市开店,只要用户是诚信可靠的,金融从业者都会愿意放贷,成本上并无差异。
其次,让村镇银行变强。国家一向注重扶持农村金融,从2006年开始就设立村镇银行,目前已经有上千家,他们是农村金融的中坚力量。但是,相对而言,村镇银行实力不够雄厚,困境在于如果其左手不能有好的服务,来留住客户,吸引资金,那么右手也就很难做出好的信贷服务。
而如果我们可以输出一些能力,让村镇银行变强,那对于农村金融无疑事半功倍,比如帮村镇银行建网银。“网银”还是有比较高的技术门槛,对于村镇银行来说,搭建成本太高,但是用金融云的方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有了网银,很多服务就变得方便了,客户也就更愿意成为这个村镇银行的客户。
国家每年给予农村的各类财政补贴力度都不小,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补贴,而且有时候也未必是真正需要帮助的农民。单纯的补贴,其实是很难让农民致富的,此时就需要发挥金融的作用。金融之所以被称为万业之源,就在于资金能四两拨千斤,产生杠杆作用,通过运用这笔资金,能够创造更大的财富,而不是说将资金简单消耗掉。
在这方面,我们或许可以在农业的供应链上做文章。比如说,有一些大型的农业企业,负责统一的原材料采购和农产品销售,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关系很紧密,了解合作社的经营状况,也有接触他们的渠道。如果我们和这样的企业合作,就完全可能通过企业所掌握的信息,构建风险控制模型,设计出互联网信贷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可以负责业务推广、信息收集,金融公司则可以负责将信息转化为金融数据和授信,保证资金和整个互联网借贷、还款的体验顺畅。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希望金融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