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简政、高效还需走进学生会官场

[ 作者:陈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24 录入:实习编辑 ]

近日,江南大学“1个学生会主席配7个助理”的文件截图在网上引起热议。媒体记者梳理发现,江苏大学选聘15名学生会主席团助理的通知也曾被网友晒出,而北京外国语大学一份“学生会主席团助理名单”显示:2013—2014学年度,学校从68名同学中,整整录取了30人作为校学生会主席团助理。(人民网 6月22日)

笔者认为,对于还没踏入社会的在校学生来说,学生会的工作是大家比较向往和羡慕的,在为学校分担一定工作压力的同时自身能力素质也得到了锻炼提高,无可厚非,无论对学校还是学生个人来说这都是件好事。但实际上,学生会并没有太多的事可做,许多职位都是跑跑腿、挂挂展板之类的,无事可做的“光杆司令”也不在少数。因而诸如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的锻炼与提高也相当有限,甚至养成了个别学生干部在普通学生面前的“官僚作风”,尤其是在诸如“1个学生会主席配多个助理”的庞大学生会官僚式结构当中,这些多个助理中的大部分人,一年下来几乎没有发挥过任何作用,反而因为经常性会议耽误了学习,得不偿失,更难有独当一面开展工作的机会。

学校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小社会”。先不说学校在选择学生干部的过程是否公平公正,如此庞大的学生会与学校的实际需要是否相符?学校是否考虑过抛出如此多的橄榄枝之后学生会的价值取向何在?

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生存环境本就给在校学生无形之中增加了巨大压力,“毕业就失业”的现象让原本该努力学习知识本领的高校在校生不得不为毕业后的就业加足马力。学生会干部有着诱人的优惠政策,比如入党、奖学金申请、毕业后的选调生考试,这些对于在校生来说诱惑力实在太大了,即便混个没权没事做的“光杆司令”也要走上一遭。高校红头文件随手一批的学生会虚职,在大学生眼里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官位”。学生会不大,却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高校应该做的是,把求真务实、独立思考的作风,根植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中,应该倡导的是与国家作风建设相符合的简洁、高效的“官风”,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真正带动整个社会风气,才能让我们的青年一代适应社会。

作者单位:四川省北川县坝底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