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光棍村的叫法不妥

[ 作者:于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17 录入:实习编辑 ]

最近,有外媒探访了海南的一些贫困村庄,发现村子里很多适婚男子都是单身,有的村庄5000多人口,单身汉大约有200人,没有女孩愿意嫁到这里,被称为“光棍村”。但村民们可不想要这种名声,他们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6月15日新华网)

“光棍村”的称号不是这家外媒发明的,此前早已有之。在一些村庄,因为贫困、交通不便、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等等原因,导致村里的一些适婚男子迟迟找不到另一半,遂得“光棍村”的称号。

最开始的时候这可能只是乡邻之间的闲聊调侃,本身没多大恶意,也构不成多么恶劣的影响。可是后来“光棍村”的叫法开始传开,开始登堂入室,一些颇有影响力的媒体在涉及相关话题时也是直接拿来就用,“光棍村”如何,“光棍村”怎样的,叫的朗朗上口。

好一个生动形象的“光棍村”。就因为村里的小伙娶媳妇犯难,就送人家这样一个外号,竟然还好意思打着人文关怀、忧国忧民的旗号大肆渲染,这不是歧视是什么?这不是伤害是什么!

想想村民的感受吧。村里的孩子到外面上学,人家会说这是“光棍村”的孩子,村民外出办事,哪怕身上穿的再干净也洗不掉头上“光棍村”的耻辱,最难受的还是村里那些适婚男子,本来找个媳妇就挺难,现在又被授予这样一个“荣誉称号”,想敲开婚姻的大门真是愈发艰难了。

谁也不想自己生活的土地被贴上这样的标签,谁愿意通过这种方式扬名?哪怕这里面有同情的因素,还是让人难以接受,这也是新闻中的村民得知自己的村庄获此“殊荣”后感到愤怒的原因。

窃以为,“光棍村”的叫法很是不妥。一个村庄,就算是未婚大龄青年多了些,也不代表他们会打一辈子光棍,代表不了村庄的整体面貌。就像有人轻易给一些地方贴上“讨饭村”“诈骗之乡”等标签一样,这明显就是带着高高在上的地域优越,带着旁观者的悠然自得,却独独忽视了当中那些普通百姓的感受,无视这些标签对他们造成的伤害。

别再滥用“光棍村”一词了。如果真心想帮助他们,就干点实事,帮村民摆脱贫困,帮他们打通与外界交流的障碍。如果还没学会尊重别人,只是带着猎奇的心理围观,那还是该干嘛干嘛,早早散了吧。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江苏网 2016-06-16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