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回乡难 难于上青天

[ 作者:葛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14 录入:实习编辑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首《回乡偶书》道出了多少人客居异乡的伤感和久别回乡的亲切。故乡,我们心里最温暖柔软的地方,如今却满是乡愁。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微信公众号“青云志”发起了这样一个话题“毕业以后你愿意回农村发展吗?”引起了广泛关注。回还是不回对每个农村大学生都是一道必选题,然而,这道题的答案并不简单。对于他们来说,有来自外界的压力,同样也有内心的彷徨。一方面,他们的身边总有这样一种声音,告诉他们回乡就意味着“失败”。每一个农村大学生的心里都横着一道坎:不能以城里人的身份回到家乡,否则腰杆子就直不起来。这种观念的可怕之处在于,从小到大,无论是身边的社会舆论还是学校教育,似乎农村学生的成功之路只有一条就是到城里去。因此,一部分农村学生就算有过回乡的想法,也迫于这样的压力只能漂泊城市。另一方面,多年的城市生活已让他们无法适应农村的生活,与过去相比,农村的物质生活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部分农村学生更向往城市更加优良的生活、工作、休闲方式,更重要的是,城市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最后,虽然有农村大学生励志创业,但是迫于相关政策有地域性,难以开展。就算是符合政策,越是小地方越不公平,要享受国家的惠农政策,还得疏通人情关系,在这点上,城里至少要相对公平。

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大学生是农村宝贵的发展资源,激发农村大学生回乡的激情,让陌生的、回不去的故乡变回温暖的港湾,让农村大学生在故土上散发光彩,实现理想。

首先,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力度,让全社会更多地了解大学生创业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越性,营造全民支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社会氛围,通过新型媒体平台宣传优秀大学生创业事迹,改变农村传统观念,让大学生愿意回到家乡,敢于回到家乡。

其次,完善融资、信息咨询、科技服务、法律保护等与大学生农村创业相关的优惠政策,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农村创业风险保障体系,完善与创业相关的保险制度。完善基础设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加优越便利的环境。

最后,对农村创业大学生予资金倾斜。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便利和优惠,设立奖励资金,对于创业成绩优异的大学生给予奖励。推进大学生农村创业专项小额贷款业务发展。为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河北共产党员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