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分县日田市大山町,有900户村民2900多人口。这里八分山谷、两分田土。
55年前,这里的村民水稻自己种、饮水河里取,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按当时当地的标准,大山町就是一个贫困村,全村都是贫困户。后来,大山町成立农业协同组合,引导村民发展乌梅、板栗产业。现在,大山町户均年纯收入实现35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1万元),村民早已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5月29日,“逐梦他乡重庆人”日本采访组记者在当地华人朱玺陪同下来到这里,一探大山町村民的致富路径——
所谓农业协同组合,就是大家共同出资建成组合会,选代表带领大家从事农业工作。
1961年,大山町农业协同组合提出“NPC运动”(意思是改变传统农业思路,新发展乌梅、板栗产业),并组织村民到全日本各地,甚至远赴以色列、韩国等地学习产业发展经验。
农业协同组合一边走进农家做动员工作,一边培育种苗。这两种产业很快发展起来了。
3年后,乌梅、板栗投产了,大山町逐步走出了贫困。50多年来,乌梅已成为大山町的一张名片,全日本乌梅大赛也在这里举行。后来,大山町又发展起金针菇、薄荷、香料等种植业。
大山町一共8个生产小组,每个组主要种植一种经济作物。
种植成功了,如何让农产品走向市场变成商品?建立怎样的农业协同组合与农家利润分配机制?如何避免行情好时农家将农产品卖给市场,行情低迷时农业协同组合拒绝收购农产品?
这么多年来,大山町探索建立了三种利润分配机制,保证了农家与农业协同组合的利益。
一是农家通过农业协同组合在各地设置的代销点,将农产品直接销往市场,87%的利润归农家,13%的利润作为农业协同组合手续费。
二是行情低迷时,为保证农家利益,农业协调组合建立加工厂,以乌梅等做原材料,加工成饮料、干果等多种加工产品。
三是农业协同组合在大分、福冈等县市建立多个直销店负责销售,农家自己定价,且每件农产品注明生产者、出产日期、农家信息,利润的80%归农户,20%归农业协同组合,如产品卖不出去则农家承担损失。
据了解,农业协同组合不以盈利为目的,唯一工作目的就是服务900户农家生产。农户因此与农业协同组合融为“命运共同体”,一起面对市场起伏。
现在,大山町有了农产品加工厂、9个农产品直销店,还有自己的餐厅、面包店、超市等,加工生产农产品近60个品种,900农家每年每户平均利润达350万日元。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重庆日报 2016-06-08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