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元朝的乡村,不一样的乡村

[ 作者:谭腾利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2 录入:吴玲香 ]

元朝的农人们,口袋里有了钱,会“来到城中买些纸火”,而且还会因好奇花 “二百钱”去看戏,看到精彩处“大笑呵呵”,谁知人有三急,到后来“则被一胞尿,爆的我没奈何”,但是戏很精彩,舍不得离开,于是“刚捱刚忍更待看些儿个,枉被这驴颓笑杀我。”

元朝的乡村,不一样的乡村(图1)

从这些野史里,我们可以发现,元朝的乡村不同于以往的魏晋、唐、宋,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真正的成为了一个场所。乡村不再单单是文人墨客的寄思地,或个人与小团体的游乐地,在乡村会经常有戏剧演出,乡村,它成了文化传播的场地,方便了文化的传播。乡村生活、生产与景观,因而也成了文学的重要对象。乡村因此发展成了文化之地。

元朝的乡村,不一样的乡村(图2)

一文学体现里的乡村生活

“樵夫觉来山月底,钓叟来寻觅。你把柴斧抛,我把鱼船弃。寻取个稳便处闲坐地。”山间砍柴的樵夫,趁着日光正好躺在岩石上就睡着了。等一觉醒来,月亮已冉冉升起。垂钓的老叟在山林里寻觅樵夫,寻着时,两人如知己般,一个把手上的斧头放下,一个把钓竿抛开,找了个平坦的地方就一起坐下来谈天说地。

元朝的乡村,不一样的乡村(图3)

“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是搭儿快活闲住处。”在大自然的乡村风景在,马致远感悟到自己晚年的志向、爱好在于寄趣乡野。在院子里种一排葫芦架,在门前栽几行垂杨柳。这真是一个快乐、无忧的世外仙境。

元朝的乡村,不一样的乡村(图4)

乡村的生活恬静、闲适,偶尔的耕作也是如此惬意,心旷神怡。乡村生活在文学的描绘里成了超脱、悠然的代名词。

二、文学体现里的乡村生产

元朝的乡村,不一样的乡村(图5)

“沙鸥滩鹭褵依住,镇日坐钓叟纶父。趁斜阳晒网收竿, 又是南风催雨。绿杨堤忘系孤桩,白浪打将船去。想明朝月落潮平,在掩映芦花浅处。”乡间的渔父,每天都在水边垂钓。远处的沙鸥相依相偎,时常飞过渔父身旁。傍晚南风携带着细雨,趁着夕阳西下赶紧收了鱼竿。河堤旁的船只不知是谁忘了系在树桩上,风雨下的浪花将把其不知漂向何处。等明天潮落雨停时,想来会掩映在芦花深处。

元朝的乡村,不一样的乡村(图6)

“紫门鸡犬山前住。笑语听伛背园父。辘轳边抱瓮浇畦,点点阳春膏雨。菜花间蝶也飞来,又趁暖风双去。杏梢红韭嫩泉香,是老瓦盆边饮处。”

元朝的乡村,不一样的乡村(图7)

农家院里鸡群和家狗奔向驼背的园父,在轱辘边抱着瓮坛浇灌田地。春天的雨对农家异常珍贵,只下一些些,菜花就开了,蝴蝶在其间飞来飞去。杏树梢头渐渐变红,韭菜肥嫩香甜,这都是园父浇灌的结果。

元朝的乡村,不一样的乡村(图8)

垂钓灌溉,在乡村清新的环境中,变得诗情画意。乡村生产在文学里,呈现为一幅唯美的画面。

三文学体现里的乡村景色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静谧的孤村,在天边落日残霞里,有袅袅炊烟升起,村头老树上的寒鸦飞快的从树梢掠下。远处青山绿水彼此环绕,白的草红的叶黄色的花相互映掩成趣。在这色彩缤纷里,秋日迟暮萧瑟与明朗绚丽融合在一起,互相交杂相错,原本寂寞萧瑟的秋景,在这里突然变得五颜六色、多彩多姿起来,静谧的孤村似乎也变得活跃,富于一种鲜活的生气。

元朝的乡村,不一样的乡村(图9)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在一个冬日的黄昏,城门一声轻响,一轮新月挂在半空,带着雪的山前水流缓缓。竹子做的篱笆和篱笆内的茅舍,在孤村之中一片安静和谐。黄昏冷月、雪山水滨的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的寂寥冷落;更有谯门一声寒角,平添一分悲凉,此时村落的空气中,无不弥漫着孤寂和无助的忧伤。诗人似是对情感和人生获得了一份更深的体验。

元朝的乡村,不一样的乡村(图10)

在文学里,乡村景色,变得如此美丽、绚烂而又哀伤。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旅客草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