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电影《求求你表扬我》中的主人公杨红旗,69岁的海口老人邓振奎这几天找了海南多家报社的记者,要求登报表扬他4个月前在海口新埠岛为救人被歹徒砍了3刀的事迹,并帮他申请见义勇为。“为了救人我连动脉都被砍破了,差点丢了性命。但周围人却都嘲笑我傻,我心里很委屈。”邓振奎说,他要通过认定见义勇为给自己讨个说法。(2016年3月17日东方网)
当一位72岁老人被歹徒捅伤并挟持时,明明可以出手相救的很多年轻人却躲在楼上从窗户里看热闹。而同样已是老人的邓振奎,却不顾个人安危,敢于迎刀而上;但终因不敌年轻的持刀歹徒,遭致自己遍体鳞伤,差点把命都搭上。就是这样一位可敬可佩的老人,不但未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还不得不面对不被人理解,甚至个别人的冷嘲热讽。
按说,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应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可是,近二、十年来,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国人的生活状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精神层面却不进反退,特别是荣辱感、正义感出现了明显的滑坡,用“叫花子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如今,扶危济困、邻里相帮、匡扶正义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没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倒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之类的糟粕,却被一些人奉为人生哲学精典。就拿邓振奎老人挺身救人这件事来说,如果当初那些近旁的年经人肯站出来,一个醉酒的歹徒何至于敢逞强行凶?还有,像公共交通上的小偷行窃,光天化日之下的当街抢劫等等,无不与人们面对恶行的麻木不仁有或多或少、直接间接的关系。
当然,在弘扬正能量方面,我们的一些单位和团体做得也还很不够。一是单位与单位之间缺少相互沟通与协作,以致于明知当事人的行为符合“见义勇为”条件,却因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而默然处之。二是主管部门不能积极作为,常常坐在办公室等待“见义勇为”者自己上门申请。如此等等,均不利于形成宣传树立典型以震慑恶人、恶行的良好社会氛围。
所以,为了重新唤起民众的觉醒,找回业已流失的荣辱感与正义感,当地主管部门应该主动对邓振奎老人勇敢救人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审核。如果符合“见义勇为”条件,对其所讨要的“说法”就应该给。
作者地址:四川省江油市中坝镇剧场北街8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