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民日报》报道,辽宁省沈阳工学院经管学院毕业的陈名媛回到家乡后,看到家乡农户承包田规模小,许多农户农机养不起、利用率低,不得不回到老牛拉木犁耕地的时代。她运用课程中所学的专业化、机械化经营理念,把农户的农机承租过来,再转租给需要的农户。农机租赁的创新,让更多的农户用上了农机,走上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
过去,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孩子没有几个愿意再回到农村,都想着“鲤鱼跳龙门”,留在城市,做一名真正的城里人。如今,随着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广袤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成为一片投资热土,越来越多的人将发展的目光投向农村。这其中,如何培养更多既掌握了机械化、信息化、工业化等现代专业技术,又精于现代化经营管理、熟悉农产品产加销全过程的专业人才、职业农民就显得尤为重要。沈阳工学院经管学院的做法值得借鉴,该学院脱胎于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有农林经济管理和农村区域发展两个涉农专业,在实践办学中探索新常态下培养农民新模式,解决农村劳动力结构短缺问题,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农村的新粮王、种植能手、农产品经销者等新型农民,为农村送去新鲜的血液,焕发农村的活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那么,如何让大学生们掌握各种农业技能,毕业后愿意再回到农村?该学院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现场实践教学,把论文答辩搬到田间地头,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加深学生对土地的感情。二是培养“学农爱农务农”意识,开办准职业经理人特训班,鼓励学生边学边实践,将专业教育与职业理想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涉农事业大有作为。
农业要发展,离不开人才;乡村要进步,也离不开人才。希望更多有知识、懂技术的专业人才能回归农村,将创新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带回去,带领乡邻共同致富,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乐山日报2016年03月17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