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精准扶贫要抓好思想教育

[ 作者:染博钊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1 录入:7 ]

精准扶贫扶什么、怎么扶?几位来自南疆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他们对扶贫的理解与看法。(新华网38日)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采取了很多强有力的措施,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优化了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有效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但是,我们却发现,在全民齐抓扶贫的同时,却仍然存在一部分贫困群众,他们主动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不高,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强,一直而且还愿意生活在贫困线上。针对这样的现象,笔者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扎实抓好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他们人生价值理念发生改变,逐步走上积极主动脱贫致富的道路。

现在的贫困群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由于地理条件所限,群众生活在偏远的地方,与外界信息沟通不畅,导致他们无法致富。二是由于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无法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导致当地群众贫穷落后。三是由于群众自身思想观念所限,要么是好逸恶劳、要么是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导致这部分群众甘愿贫困。

我们现在所实施的扶贫工作,绝大部分都是针对前两种情况的。尤其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都派出了扶贫工作组,带去了资金,带去了项目,还带去了勤劳致富的热门技术。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的面貌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四通八达的路网结构正逐步形成,蓄水池、囤水田埂、红层找水等水利设施正日益完善,更加优化的产业结构正渐渐深入人心。

但是,在一些地方,有一些群众,却在贫穷中乐得其所,他们不愿意付出劳动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甚至于还有部分贫困群众长期沉溺于棋牌娱乐,这样导致的贫困,才是根子上的贫困。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教育,促使他们转变思想,改变作风,激发其主动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一是组织贫困群众集中学习党的扶贫工作精神,把政策讲清讲透,从根子上打消等靠要的思想,让群众明白,扶贫工作的主体是群众自己。二是组织群众到附近扶贫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地方参观学习,让他们亲眼看一看扶贫工作的成果,从中找出差距,激发斗志。三是扎实抓好传帮带,让通过扶贫帮扶富裕起来的群众,用自己的言行影响身边的人,帮助他们树立主动脱贫致富的思想。四是经常组织群众召开坝坝会,广泛宣传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批评教育好逸恶劳屡教不改的反面典型。五是严厉打击扶贫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包括形象工程、政绩工作、腐化堕落、争戴穷帽等,让干部对扶贫项目、扶贫资金不敢有非分之想,让扶贫工作阳光透明,让群众对扶贫工作满意支持并积极主动参与。

治病得对症,打蛇得打七寸。扶贫工作同样如此,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但其中绝不能少的,就是对群众加强勤劳致富的教育,着力挖掘他们心中主动脱贫致富潜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长顺物业公司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