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相比农村年饭,“不理解农村”更该嫌弃

[ 作者:程振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12 录入:12 ]

一个家境殷实的上海女孩有一个男友是江西农村人,家境贫寒。恰逢过年,女孩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跟着男友回了农村过年,没想到好不容易颠簸到家了,女孩却在见到第一顿饭的瞬间就反悔了,决定和男友分手并立即回上海.

这几天,朋友圈被江西老表的年夜饭刷屏了。就男友家庭条件而言,这顿年夜饭不可谓不丰盛,不可谓不诚意,但上海女孩看到“黑乎乎”的菜,和斑驳参差的碗筷,根本没胃口下筷,更加震惊于男友家庭和所代表的农村的“不卫生和落后”,于是一咬牙,长痛不如短痛,决定立刻逃离江西农村。

农村和城市的现实差距确实存在。但从一顿年饭就可窥见所谓的“城乡差距”未免偏颇。农村人做饭有自己的乡土特色,如果用“色香味俱全”的大饭店标准要求乡村土菜,未免要求过高。但乡村土菜有自身特色,比如调料少而精,更注重原味,虽然往往卖相不佳,但吃惯了“标准化菜谱”的人,往往更亲睐乡村土菜,因为味道往往质朴有特色。说这么多无非想说明,如果说这位上海女孩嫌弃这顿“黑而糙”的乡村年饭,不如说她的“不理解农村”的成见更该嫌恶。

中国从农耕社会进入现代文明没多少年。即便是大都市的居民,没几代以上基本都来自农村。可是不少城市居民在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舒适和优渥之外,反而嫌弃起农村。城乡二元对立的现实当然存在,但城市文明不简单等同于先进现代,农村文明不简单等同于落后丑陋。农村人通过培养子女上大学进城是社会趋势,但农家子弟进城不能反过来嫌弃农村,他们更应该成为“让城市人理解农村”的一座座桥梁。而城市居民更该有开阔包容的眼光理解农村,善于发现农村的诸多优点,比如这位江西男朋友老家的年饭,虽然颜值不高,但可能胜在味道,或者食材有机无污染。

为什么很多欧美人士来到中国,对中国农村反而情有独钟?因为真正中国的文化还在农村。按现代文明的标准审视农村,似乎农村就是愚昧落后的代名词。但现代文明标准本身就有问题,它扼杀了文化多元性,正在扼杀存在人类历史更多时间甚至曾经生机勃勃的乡土文化。就好比这位上海女士,看到按照城市文明标准不够精美和卫生的乡村年饭,厌恶嫌弃之心顿生,可知从营养学味道角度看来,它并不一定比城里的饭菜有多差。

相比城乡物质差距,阻隔城乡的最大因素还是理念情感隔阂。没有农村,哪里有城市?正是农村的余粮,让城市文明的存在和发展有现实可能。中国农村以人才大量流失的代价为城市创新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从农村出去现在的城市居民,现在住在城市但祖上一定是农村人的城里人,还是要有一颗理解农村之心。特别是城市女孩和农村男孩恋爱结婚,如果你真正爱他,还要知道,除了对他的情感,还要有一颗对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文化的理解包容之心。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环球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