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扬清抑浊 保持党员干部应有本色

[ 作者:于昌友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01 录入:12 ]

“赌近盗,淫近杀”。赌博是人类的恶习、社会的公害,历来为广大群众所深恶痛绝。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日益富足,不少人迷上了打麻将、打长牌、斗地主、炸金花等赌博活动。其中,部分公职人员,甚至是党员干部也参与其中,有的还参与“豪赌”。这种现象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败坏了党和政府形象。

清朝教书先生施文炳的《戒赌诗》将赌徒的行为、心态、后果以及下场进行了生动诠释,“贝者是人不是人,只为今贝起祸根。有朝一日分贝了,到头成了贝戎人”,形象地指出“赌——贪——贫——贼”是赌徒的必然之路。

“温水煮青蛙”,沉迷始于“小赌怡情”。人员范围、活动场所时间,以及“心瘾”在不知不觉中“升级换代”。“队友”从家人、亲友向同事、服务对象“拓展”;“活动”场所从家中向茶楼酒店,甚至是工作场“转型”;时间从工作以外向工作以内、以外进一步“覆盖”。渐渐成长为“一天不打手痒”“小打小闹过不到瘾”的“合格”老将。

“人心有欲,人性有私”。涉赌者的心态各有不同。有的仕途顺风顺水,明赌暗受贿;有的官场失意,借赌消“愁”;有的迎合上级,巴结讨好;有的精神空虚,消磨时光。林林总总心理动机,驱使他们“愉快”步入赌博场所。

俗话说:“万恶赌为首”。“天下之倾家者,莫速于赌;天下之败德者,亦莫甚于博”。沉迷于赌博不仅影响工作、损害个人身心健康,而且可能导致走上不归之路。“久赌神仙输”。有的倾家荡产而精神失常,甚至跳楼上吊;有的因赌博输掉全部家当而铤而走险,导致实施绑架、杀人、抢劫等犯罪行为,以及滋生挪用公款、收受贿赂、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最终落得锒铛入狱,甚至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因此,党员干部应当时刻警戒警醒、扬清抑浊,自觉高雅生活情趣,远离赌博,做好行为表率,保持党员干部应有本色,带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作者单位:四川省中江县教育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