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让干部召回经常化制度化

[ 作者:李然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27 录入:王惠敏 ]

青海海东市日前规定,派驻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扶贫干部若工作不称职,将召回问责。而一个月前,四川达州市就已召回履职不力的第一书记241名。企业召回缺陷产品,是对消费者负责,组织召回工作不力的干部,是对老百姓负责,是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负责。(120日 人民日报)

自从去年贵州省黔西南州实行干部召回制度以来,干部召回一时间成为一个受到关注度相当高的词汇。什么样的干部需要被召回?召回制度是否可以开展一些可行性的研究?是否可以形成一系列的制度性建设,这些都在不少专家学者那里引起了相当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如今青海省东市在干部召回制度上又试行了一把,对于下派扶贫的第一书记实行了召回,针对那些扶贫工作不合格的,或者是像工作上没有什么起色的,或是像某些扶贫干部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今天下去转转,发现没什么事就直接回家呆上两天,如此工作上没有纪律和自律意识的,都实行了召回,此次被召回的干部多达241名,力度可谓之大。

人民日报对此评价说:企业召回不合格产品,是为了消费者负责,而政府单位对不合格的干部,则是为了群众负责。诚然,目前我国存在的贫困地区人口还有数千万之巨,贫困连片区域仍然是不容忽视的,而且,在党中央四个全面大战略和总规划当中,脱贫攻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目标的重中之重,2020年以前,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目标,随着时间的日益临近,扶贫工作的难度与紧迫也在大大增加。

扶贫工作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我国经济在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迅速提高,然而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少经济发展成果仍然不能全面覆盖13亿人,这对广大的党员干部来说,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工作上要上心,而且在工作的表现上要有相当出色的能力,这不仅是扶贫开发工作对于派驻胆管干部的要求,而且,对于干部来说,则更是相当好的锻炼。通过锻炼与观察,发现与提拔优秀的干部,淘汰不合格的干部,对不能胜任者实行召回制,让能者上,不能者下,这就是新时期对党员干部的筛选机制和新要求。干部们要认清这个形式,努力把自己的螺丝钉精神发扬出来,不仅是锻炼出行政之本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的素质与情怀,这比什么都重要。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