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兰州1月20日电 (记者林治波、柴秋实)针对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甘肃财政厅积极创新,主动对接兰州银行等金融机构,设计出覆盖全省所有贫困户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制度。专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的“穷人贷款”,由省财政拿出7亿元进行全额贴息,将撬动银行贷款500亿元。(人民日报 2016年1月21日)
贫困问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扶贫脱贫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扶贫开发工作,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他走遍了中国绝大多数贫困地区,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等扶贫方略。各地的扶贫工作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有想不到的扶贫方式,没有做不到的扶贫事情。不管怎样,扶贫终究最重要的还是把人的物质和精神扶起来。
扶贫不但要精准,而且更要扶动人心。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中说“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而我们对贫困户的帮扶行动,就只是外因。要想使得贫困户真正的脱贫,最主要的还是要给贫困户精神输血,让他们的思想得到新生,有了主动争取脱贫的欲望,我们的帮扶才能真正的起到作用。才不会出现帮扶时脱贫,不帮扶时就再度返贫的恶性循坏。
扶贫不仅要能扶动人心,更重要的是要扶准人心。扶动了人心,脱贫的激情就会在贫困户中燃烧,但是能不能千篇一律就依靠一种或两种扶贫的方式就能让大家的激情持续燃烧呢?这个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就要把人心扶准,根据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了。比如甘肃省的根据贫困户的实际需求,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采取灵活多样的私人定制思路,形成“财政+金融+贫困户+企业或合作社”的新模式: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贷款更方便;无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可将贷款流转给企业或合作社,按比例分红,还可通过在企业务工,得到工资和土地流转收入。只有既扶动了人心又扶准了人心,才能真正的做到帮扶一户就永久脱贫一户。
扶贫已经到了攻坚阶段,我们要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用勇往直前的精神消除思想上的贫困,用精准的方式方略消除物质上的贫困,用智慧的“私人订制”方式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让贫困在中华大地绝迹,让贫困成为历史的回忆。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