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有钱必收让贪官“哭穷”成了笑话

[ 作者:谢伯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11 录入:12 ]

湖南湘潭籍官员,任职期间曾以敢于接受记者采访、直陈定价改革机制而被媒体所喜欢。2012年,其因抱怨“公务员工资太低,平时只能抽一包60元的芙蓉王”,一时亦成热点。“他们和拿刀抢人没有区别!”痛斥药价高,以“改革派”示人的周望军,在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的位置上,有钱必收,也为包括医药企业在内的诸多企业,在价格上提供了便利,但“办成的事他都忘了,没办的事却记得很清楚”。(1月9日搜狐新闻)

见钱就收,不失为“豪爽”;抽高价香烟,不失为“阔气”;沉浸于豪赌,不失为“率性”。如此“豪爽”、“阔气”、“率性”高官,屡屡大开“虎”口,已然让老百姓深陷水深会热之中,殊不知,在反腐高压下,却大失其势,沦为笼中狸猫。曾以挥金如土为傲,而今却以“哭穷”成了笑话。

作为党员干部,心系群众,为民谋利固然少不了辛苦,但作为酬劳,国家必然会给予一定工资待遇,既已有所得,理应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着力解决民生之困。而周望军身处重要岗位,不仅没有加强对自身的鞭策,反以其为谋财夺利的工具,受审之际,竟工资低为由“哭穷”。如此之辩,与其说是信口雌黄的欺公罔法,不如说是强词夺理的欲盖弥彰。

在笔者看来,贪官“哭穷”,并非没有钱,而是源于利令智昏。不少官员在以为别人看不到的地方都塞满了钱,尽管也并不使用它,但欲壑难填,官员对钱的占有欲却越来越强烈。这种永无止境地追求欲望却难以满足的病态心理,俨然让贪官步入了“制度的笼子”。

大凡腐败贪官,为掩盖自己的丑行,总是花样百出地在人前苯拙地表演着,殊不知,“哭穷”作为表演劣伎,却成为了公众引以为耻的笑柄。


作者地址:成都市武侯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