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农民企盼更多的“农技扶贫人”

[ 作者:林日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7-01 录入:王惠敏 ]

“今年油菜长势好!亩产达300来斤,真心谢谢你的帮助!”6月15日,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双丰村原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德华给科技特派员赵启强“报喜”。(6月18日《湖南日报》)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说“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为了实现这个“中国梦”,我们必须抓好农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对于农村的扶贫工作来说,产业扶贫是最根本,最主要的扶贫方式。而农技扶贫又是产业扶贫中最神之有效的根本。

农技扶贫既是扶贫的方式,也是非常接地气的科技下乡。希望有更多的农技员像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双丰村科技特派员赵启强一样,乐做农技扶贫人,不仅乐于帮农民解决诸如“果树不开花不挂果是怎么回事”“我家橘子味道酸,是品质没选好还是其他问题”等诸多农技问题,还热心地帮农民查病根、开“药方”。为了让自己的技术为更多的农民服务,他在雨湖区农业部门的支持下,他还成立了仙女农民田间培训学校,开展“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精准扶贫培训”“农村实用新技术培训”等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两年间就培训人员达1200余人次。

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说,没技术是其难以脱贫致富的根本原因。笔者对邻村一家贫困户极为不理解,他们家除了母亲是个弱智者外,还有三个身强力壮的男劳动力,可总是不能脱贫。于是就向邻村的村干部咨询这家的情况,原来是他家四人全是文盲半文盲,文化缺乏,不懂技术,不敢外出打工,即使去打工也没工厂收他们,因此只守着四亩田耕作,年收入很少。有一年天大旱,村里人大多购买了抽水机抗旱,他们家宁愿让人吃亏也不肯花钱租用别人的抽水机,竟然靠三个男人天天挑水抗旱,结果别人家的水稻没受影响,他们家的水稻竟欠收了……

其实,在农村,不仅那些文盲、半文盲需要农技扶贫,就是一般的农民也很需要农技扶贫,像一些老农,农村的“十八般武艺,件件皆能”,但对于科学种田却并不太懂,对农作物的病情虫害只凭经验管理,结果药水费得多,效果却不见得怎么好,极需要农技专家下乡指导而现在,对症下药,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湖南省武冈市湾头镇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湖南省作家协会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