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行走基层,时常看到一些地方的做法与国家政策不完全符合,“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时常听到一些基层干部说,“这是我们的土办法”。这些“土政策”到底是因地制宜,还是权力任性,并不是一道简单的是非题。(02-28半月谈网)
基层在落实党的政策方针和上级工作措施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出一些“土政策”,在推进党的政策方针落地落实中增强了工作的成效,一些被提升为改革的经验,如小岗村、和深圳特区建设中的一些先行先试的经验。
“土政策”的制定需要强化政治意识。随着深化改革的推进,一些地方在破解改革难题中出台的“土政策”,偏离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不仅未能起到推动工作的作用,而且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上出现了负面的影响。如在环保攻坚上,一些地方打政策的擦边球,所出台的“土办法”与动真碰硬解决环保突出问题的精神不符,致使环境污染问题久治无效,其目标是为了保证靓丽的GDP。其实暴露了个别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不高,故而落实上级决策精神上走神跑调,呈现了“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土政策”的制定需要符合政策法规。一些地方的“土政策”在推进工作取得了成效,突显了基层干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也有的地方制定出台的土政策,出现了与上级精神和国家法规唱“反调”“变调”“小调”等情况,看上去成为基层解决复杂问题的稳定器,但任其施为,则有可能变成基层深层纠纷的“导火索”。因而基层党员干部要在增强“四个意识”中提升政治站位,担起“两个维护”的政治责任,对现行的“土政策”对照中央大政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纠偏,化“土政策”为制度化的“真规矩”, 提升基层治理的质量与效率。
“土政策”的制定需要强化政治规矩意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 坚持党的领导,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基层在推进地方经济发展中,要把中央的大政方针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制定出既符合国家大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又符合实际情况的“土政策”,才具有生命力,成为推进地方建设的“真规矩”,从而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工作的各个方面。在清理、修正“土政策”中,要以珍重基层的首创精神为前提,对符合上级政策法规、具有生命力要给予提炼总结推广;对与国家政策和法规有偏差,在规范中加以甄别、适当鼓励,在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中激发基层工作活力,压实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从而提升基层干部的创造力。
作者单位:盐亭县审计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