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每年都有10余万人员外出务工,其中有相当比例的党员。当地从实际出发,先由各村(居)党组织发放“需求清单”,向群众征集具体需求,并结合村庄建设需求,形成供外出党员认领的“项目清单”,在外出党员集中返乡期间,组织进行选择认领。同时,一些较大的项目,也可以用组团的方式进行,尽可能让每位返乡的外出流动党员,都能发挥自身作用,为家乡建设出力。(10月7日 浙江在线)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输是一大亮点。在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之中,党员的比例很大,也即说,除了年龄太大的老党员留守桑梓外,年富力强的党员同志基本都汇入了农民工的潮流。他们在外打拼,从事着各具特色的技术活,练得一身好本事。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如何让外出务工的党员同志所学到的本事为家乡建设和发展发挥最大的作用,形成资源整合,一直是乡村发展中的一道难题。为此,浙江东阳市“群众出清单,党员来认领”的举措,确实辟出了一条组织工作的“蹊径”。
主体作用真正发挥。新形势下,脱贫攻坚正在路上,乡村振兴酣畅淋漓。在这一过程中,老百姓的需求不再单一,要咨询的问题综合性很强,要懂得的技术涵盖面广,要明白的政策法规很多。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如果没有外来血液的输入,很难实现乡村振兴的梦想。农民究竟要什么?不是领导干部坐在办公室里能说了算的,必须由农民根据自身需求来决定。这样,先由各村(居)党组织发放“需求清单”,向群众征集具体需求,充分体现了乡村振兴中农民的主体作用,“清单”列举的内容才接地气。
自由选择适销对路。在有的地方,基层干部总是反应工作难开展,每逢节假日召开党员会,统一搞搞活动就算巩固了阵地建设。其实不然,古人云:“术业有专攻。”每一位党员干部,其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和工作特点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所有的服务都按党总支的要求统一行动,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况且还不一定能把事情办好。通过群众出清单,给广大回乡党员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那就每一项服务都不会成为“漏网之鱼”;每位党员干部所认领的“清单”也都能适销对路,干起来就会顺风顺水。
主动参与责任感强。作为在乡村建设中出谋划策的外出党员们,唯有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才不把自己弄得“被动”。根据自己的技能、特点进行“认领”,极大增强了服务的“主动”性,每位认领者自然会主动亮身份,主动给自己加压。有了压力,动力就出来了。因此,这样的主动“认领”,可以极大地增强服务的责任感。同时,亮出身份后,能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和组织的考核评比。这样,那些领到了“清单”的党员们,就是外出务工其间,也会把“清单”任务放在心上抓落实,极易形成乡村发展的良性循环。
毋庸置疑,这样的“清单”服务,是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更是对广大外出党员同志的热忱挑战。躺若自己都一无所长,看你拿什么“资本”去认领群众的“清单”。唯有在政策法规、农科技术、开发规划等有自己的专长,才有认领“清单”的底气。这样,又反过来促进党员干部们要从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上先炼出一身“真本事”,才能适应组织的需要和群众的需求。抓好外出党员认领“清单”这一环节,为农村党的建设辟出了又一条“蹊径”,让基层组织工作迎来了别样的“洞天”。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